关灯
护眼
    一家人今天是睡够了才起的床,杨永安也比平时起的迟、

    农忙还剩下点麦子一件事了。

    之后,就要轻松许多了。

    早饭后,杨永安揣着六十文铜板出了门。

    家里的孩子帮着张氏将玉米搬出来晒,玉米已经晒的半干,皱巴巴的,但是金黄的颜色越来越深。

    黄橙橙的一片,甚是好看、喜人。

    家里就只留下张氏和杨雨薇二个人了,其他的孩子都上山了捡板栗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杨永安带回了五斤盐。

    孩子们带回了不少柴火,杨雨欣提回了一篮子的板栗。

    中午的时候,杨雨薇听杨世乐他们谈及了山上的情况,才知道,原来山上还有很多东西都熟了,可以采摘了。

    村里人要点过麦子,上交粮税之后,才会上山。

    这几天,杨永安和张氏呆在家里,将所有的玉米脱粒。

    晒好后,一共得了十二石左右的玉米。

    杨世乐一行人也收获了百余斤的板栗、红枣,几十斤野梨和野橘。

    这些都是山里的产物,村人里遵守着山里的规矩。

    采摘时,不断主枝。

    野梨不易存放,所以他们摘的不多,怕放坏了。

    期间,张氏将家里的辣椒全摘了,做成了辣椒酱,晒在了院子里。

    清晨是,就搅上一搅,然后放在太阳下暴晒。

    做酱时杨雨薇还发现张氏放进了不少梨调味。

    老天长眼,这段时间,只在晚上下雨,白天放晴。

    点麦子的时候,杨永安、张氏和杨世乐三人去了。

    六亩田,三人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

    之后,村里来人收粮税,杨雨薇被勒令呆在家里,所以没有见到当时的情形。

    她只知道,那天杨永安和张氏都十分严肃。

    家里的一共交了一旦半的谷子和一旦半的玉米。

    基本上是六分之一的收获。

    杨永安还和张氏说朝廷好,税收少。

    后来,杨雨薇才知道这个时代的皇帝是有多贤明。

    交税后,村里人都闲下来,已是八月了。

    基本上都是杨永安带着孩子们上山的,张氏留在家里。

    每天,杨家人都要上山两趟。

    运气好,得了野物,杨永安第二天就会拿到镇上去卖,一般都卖到了景福楼。

    而且他们每次回家,也会带回来不少柴火。

    天越来越冷,到了九月中旬,张氏就将家里的棉衣拿出来拆洗了。

    天冷了,早晨外面也有霜了,杨永安和张氏就抽了两天空用玉米杆和稻草把麦子盖住。

    又抽了一天修补主屋两边的草房,鸡棚也全副武装起来遮的严严实实的。

    杨雨薇没有想到气温会降得这么快,让人有点措手不及,这里的冬天比想象中还要长。

    夏天像南方,冬天应该堪比比方了吧。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十月中旬,村里交了一次免劳役的钱,到十一月初,整个村子完全变了一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