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大年初一不出门,一家人在家宅了一天。

    初二,杨永安和张氏带着穿着精神的孩子们、提着年礼回了老宅。

    其实就是爷爷杨康荣和奶奶王氏他们那处。

    当初分家的时候,老爷子为了不让兄弟俩矛盾加深,就把杨永安他们一家分了出去。

    他们老两口也是单独开锅,谁也不跟。

    要求两个儿子给些孝敬的银钱就行,不多,每个儿子两百文。

    意思就是,他们现在身子骨还硬朗,还能做好几年,等将来身子骨不行了,就把手里的田均分给两兄弟。

    秋收后,两个儿子就各出一定的粮食和银钱,一起奉养他们两个老人。

    其实,在乡下,一般是由老大奉养老的。

    分家时,因为奉养的关系,老大家的就会多的一些田地和东西。

    但是杨家却不是这样做的,老人会单独分出去过日子。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而且,老爷子现在身子骨还很硬朗,不想看儿子的脸色过活,毕竟不是自家当家,什么都不方便。

    再说了,他们分家后,还是和大儿子住在一个院子里,有什么事,出门到院子里喊一声就能听到,能出什么事。

    就是有点委屈小儿子了。

    大房不操心房子的事。

    小儿子就不行了,十两银子说不少也不多。

    买地起两间不错的房子自然也就是差不多的样子。

    很可能还会差上一点,他也偷偷的补贴了一点,小儿子才起了房子。

    但是就是这样,小儿子也没敢买瓦盖屋顶,缓了近一年才将瓦给盖上。

    但是,还别说,老爷子这样的分家法,加上杨家兄弟两家人都是勤快的,可是让两家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村里人谁不羡慕啊!

    杨永安家里老宅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一家人走了大约半刻中的时间才到了老宅。

    杨雨薇在大雪封山的这段日子里可没少来这玩。

    因为张氏出门有一小半时间都是来老宅她的妯娌(杨雨薇的大伯母)的。

    所以杨雨薇已经熟悉了老宅的环境。

    老宅的条件和杨雨薇他们家差不多。

    老在的屋子时坐北朝南的方向,主屋成一字排开,有四间土砖房。

    左边两间是爷爷杨康荣和奶奶王氏的,老两口住的那间屋子时老宅最大的一间屋子,隔壁的那间是最小的一间。

    前面的那一间土坯茅草房是厨房,正对老两口的屋子是鸡棚。

    厨房后面,也就是院子外左侧是老两口的菜地。

    茅坑和柴房在屋子后面,嘴左是茅坑。

    而柴房,其实就是顺着土砖房的一面墙搭的草棚,三面都是空的,靠墙,就带一个顶,这处地方,老两口和大伯杨永平一家人一起用。

    右边两间是大伯杨永平一家人的,两间房子是一样大的。

    杨永平住左边这一间,三个孩子住右边这一间。

    孩子们住的地方,隔成两间,一间杨世贵和杨世明住,一间杨雨姗住。

    最右边的土坯茅草房是杨永平家带地窖的农具房和厨房,跟着墙向大门的方向,分别是茅厕房和鸡棚。

    墙外是杨永平家的菜地。

    至于大伯杨永平家的茅坑在哪里,杨雨薇就不得而知了。

    正门是双开的木门,看起来用了很久了,饱经风霜的样子,但是一点也不破败,反而一副很结实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