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之后,杨永安揣着铜板出了景福楼。

    经过景福楼门口的时候,杨永安照例给二福塞了两枚铜板,让他保密。

    二福收了杨永安的钱,自然是会保密的。

    他在景福楼做了多年的活计,能有今天的位置,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

    吃人嘴软,那人手短。

    那什么钱,干什么事,他是一门清的。

    就算杨永安不这样说,他也是不会说出去的。

    如果他说出去,他在景福楼的日子就到头了。

    他还不会为了这点蝇头小利丢了自己的饭碗。

    时轻时重,他还是分的清的。

    这件事,一定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尤其是杨家村的人,就算是自己的家人也不行,这就是规矩。

    不安规矩做事的人的下场,他可是见过的。

    景福楼,他这样没有背景的人惹不起。

    杨永安之后,去杂货铺买了三文钱的麻糖,又去粮铺买了一斤盐,出城回家了。

    杨永安走后,刘掌柜把二福叫到后厨,敲打了一番,吩咐他不准说出去。

    二福自然是好好听着,其实就算是掌柜的不敲打,他也不会说出去的。

    这年头,能混的像他这样的不多,他可不想白白丢掉自己的饭碗。

    刘掌柜自然清楚二福的为人,这只是必要的手段而已。

    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不用放在明面上来。

    可有些事,就要提前说明白,将来万一出事,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

    他不想给自己留后患,二福虽然是个伙计,但是他在景福楼做了这么多年,还是有几分根基的。

    虽然比不少自己,但是这人心易变,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万一出事,他反咬自己一口,自己可就算是玩忽职守了。

    这样的事,他是觉不允许发生的,他这要早做打算的,提前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好了。

    这样,就是出事,东家也找不到借口处置他。

    之后,他让二福出去了,自己进了后厨。

    他让后厨的人都停下手中的活,好好的敲打一番。

    其实,刘掌柜是多想了,这景福楼用的人都是老人,知道规矩。

    大厨们见到刺嫩芽也是十分惊喜的,毕竟这东西可不好弄。

    这方圆百里,就数杨家村后面的那一座山大,环境好。

    这座山的主要入口是由杨家人把守,村外人不能轻易从杨家村进山。

    这也是造成了刺嫩芽这东西稀有的原因之一。

    刺嫩芽这东西本身就不多,采摘的时候还费工夫,不好弄。

    其他靠山的人家能弄到一些,还不够自己人塞牙缝的,就谈不上带到镇上去卖了。

    镇上的大户想吃这东西,也只能特地派人去寻才行。

    一下子得了这么多的刺嫩芽,他们可以好好的施展一番身手了,是该他们景福楼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刘掌柜在后厨待了一会儿,然后敲打了剩下的伙计。

    吃饭的客人们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没注意柜台上的刘掌柜是什么时候不见的。

    之后,刘掌柜吩咐手下的一个伙计去隔壁街做了一个红纸牌回来。

    由他亲自写上有关刺嫩芽的新菜品,挂在了景福楼最显眼的地方。

    只要客人一进门就可以看见。

    最上面写的是刺嫩芽新品五个大字。

    下面是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