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向克承特地找了周一的日子去拜访李文通校长,这是庄以临给他搭建的人脉。

    李文通不仅是雍州中学的校长,手里握有大量教育资源,更是上面的三把手,真正的位高权重。

    如果能让他点头,办小学的事也就事半功倍了。

    秘书听是庄以临介绍来的,忙把向克承请了进去。

    里面,一个快五旬的中年儒雅男人正在低头摆弄茶盘,一开始并没有发现向克承进来。

    还是秘书提醒后他才抬起头来。

    李文通抬起眼皮,眼带精光的打量了一番向克承,眉头还几不可微的皱了皱,道:“小孙你先出去吧。”

    孙秘书听罢,忙低头走出办公室。

    向克承见状,赶紧俯身恭谨的拱了拱手,道:“克承拜见校长。”

    李文通摆摆手,示意他坐下。

    李文通依旧皱着眉,又仔细打量了向克承一番,问道:“你可认识邬萧令?”

    向克承听罢,忙答道:“正是家母。”

    李文通闻言,眉头顿时舒展开来,道:“怪道我总觉得你似曾相识,原来是她的儿子。”

    看着向克承不明所以的模样,李文通掩饰性的咳嗽一声,接着道:“我是你母亲读书时的同窗好友,那时还没有你呢,你不知道我很正常。”

    向克承听罢,赶紧点了点头。

    “不过你母亲这么些年在外国过的还好吧?身体怎么样?近期有没有回国的打算?”

    向克承听对方一句话都没提到自己的父亲,而是对自己母亲的近况甚为关心,心中就有了几分大概,于是谦恭的答道:“家母身体一向康健,闲暇时还经常拉着家父去爬山。近期,不会有回国的打算,或许后期会有。”

    李文通听罢,略有些失望的“哦”了一声。

    但随即调整好状态,恢复了往日公事公办的模样,只是较之向克承刚进来的时候,态度温和许多。

    “你今日来,可曾有什么事呀?”

    “克承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哦,什么?说来听听。”

    “是这样的,克承想在雍州城内办一所东西方混合学制的小学,但目前来讲,找不到相关的老师和资源。所以,此次前来,是希望找校长指条明路。”

    李文通听罢,了然一笑,道:“这个么……,你先给我说说这个"东西方混合学制"到底是个什么学制。”

    向克承闻言,知道有戏,于是赶忙打起精神,理了理脑中的思绪,说道:“校长,是这样的。这种学制的小学不同于普通的私塾,它在教授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教授历史、天文,物理、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致力于让学生均衡发展。”

    “哦,那这些他们不是在中学照样可以学到吗?”

    向克承摇摇头,道:“校长,您说的没错。可是说实话,能考上贵校的除了那些真正的天纵奇才,其他大部分都是家境富裕殷实的。”

    “贵校的入学考试不仅仅考国语和算数,像外语和物理地理等西方学科照样要考。而私塾是不教这些的,其他人要学也是请私人教师到家里教学,这笔费用可不是一般家庭出的起的。”

    李文通闻言,皱眉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这倒是,你继续说。”

    “而开办这所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家境一般的孩子拥有和那些富人家孩子同等的教学权利。天纵奇才多少年才出一个呀?大部分都是籍籍无名的普通人,可社会的最大构成者和贡献者不就是这些普通人吗?”

    “所以,如若这个学校能办起来,于百姓,于雍州城,于国家都是福呀。”

    李文通听了没有说话,向克承此刻也紧张至极,后背已然湿透。该说的都说了,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半饷,李文通忽而奇异的笑了,对向克承道:“年轻人,很多事不是那么简单的。你知道,要是这个学校办起来,于那些权贵家庭会有多大的冲击吗?”

    向克承当然知道,作为权贵子弟中的一员,他当初也享受到了函授带来的好处。

    虽然雍州中学的开学考试是对所有人开放,但无形中它的考试内容就设置了一道门槛。像上面说的,普通私塾学不到,只有自己请家庭教师才能学的到。

    请家庭教师可是一笔高昂的费用,尤其要真想学,那就每科都得请,这叠加起来的费用连中产家庭都得抖三抖,更遑论只能将将吃饱穿暖的普通家庭了。

    所以,基本上,还是权贵子弟之间在竞争,普通人连门槛都摸不到。

    要是这所学校办起来就不一样了,按照向克承的设想,学杂费只能象征性的收取,让普通家庭也能读的起。这样,选择的范围扩大,能够发掘出更多优质有天资的人才。

    这批孩子到上中学的年纪后,无疑会跟那些权贵子弟抢占入学名额。

    还是那句话,一般的权贵子弟养尊处优惯了,是吃不了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那么多苦的,所以,无疑他们会被打下马。

    向克承此举,无疑是在断权贵家的传承,打破他们对教育的垄断,这是他们绝不能容忍的。

    可是,这虽然对权贵家庭的传承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但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讲,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呀。

    因为这样可以促进上下阶层流通,给社会提供大批优质人才,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活力,进而进一步促进国家和雍州城的发展。

    这个道理,李文通不可能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