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良笙打架的事情苏沐怡谁都没有说过,那就像是一个隐藏的种子,悄悄地种在了苏沐怡的心中,没破土没发芽,却悄然兀自种下。

    就这么忙碌地过了几个月,六月中旬,孙斌给他们布置了一个合作曲目的期末作业,于是新的一轮忙碌又开始了。

    由于苏斌那种方便快捷的偷懒方式,于是就按照了座位的分布凑成了组别。

    能够成功绑上良笙和苏沐怡两座大神的夏璇成了全组最高兴的人,兴高采烈地拉着她的朋友胡吃海喝了一顿。

    然而她的高兴劲还没过就被苏沐怡一早拉去编曲去了,几番挣扎无果只能顶着清早的困倦随着苏沐怡一起去了校内咖啡馆。

    夏日的雨季已经开始,退却了春雨的黏腻,夏雨更像是急促的乐理。

    夏璇和苏沐怡收了伞,推开门到的时候良笙和另一个组员陈玥已经点好咖啡坐在那边了。夏璇看着坐在那边疯狂吸引周围注意力的良笙,一下子打消了瞌睡,极其矜持又略有点做作地坐在了陈玥的身边,成功展示了一个合格粉丝见到男神的良好作风。

    苏沐怡见惯不惯夏璇见到良笙时突然“神经质”的表现,于是她平静地拉开凳子坐在良笙身边。

    良笙像是拥有默契般在她落座的那一瞬间抬起了头,朝她笑了下,将手边的另一杯咖啡推了过来。温暖的咖啡一下子驱散了手上清晨的寒气,苏沐怡朝着良笙温软地笑了下,透亮的眼睛笑得像是弯弯的月牙,璀璨而动人“谢谢。”

    陈玥看着两人的互动,眼中的神色暗了暗,没说话。

    而夏璇只是小小地低头喝了口咖啡,见他俩互动完了才抬起头提议道:“那我们先分析一下柴可夫斯基的《八月》曲式吧。”

    良笙点点头,拿出了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道:“《四季》是柴可夫斯基在1876年,接受了某音乐杂志社的邀约,每月为其写一首钢琴曲,就这样连续写了十二个月,便构成了享誉世界的纸曲——《四季》。作品通过对大自然景观及其风情的情感抒发,表达了对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欢快,忧伤与憧憬、激情与兴奋,焦虑和惆怅。”

    良笙说完之后,夏璇也接着说道:“《八月》这首作品以复三部曲式完成,从侧面体现出俄罗斯人民在面对收获场面时所表现的喜悦之情,该曲色彩明快,充满了热烈和欢乐的气氛。其中首部欢快且热烈,中部较为宁静且平缓,尼部则和首部再次呼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苏沐怡看着做了一个晚上功课的夏璇,忍不住为孙斌小小地叹了一口气。谁能料想到即便面对期中考试也不会如此认真准备的人就是为了今天能够在男神面前小秀一下自己知识储蓄能力,于是成功通宵熬夜恶补当年拉下的知识。

    她悄悄看了眼夏璇那本已经快要见底的咖啡,直觉告诉她,今天绝对两杯咖啡下肚,回去之后绝对恶补睡觉。

    陈玥瞥了眼略略有些发呆的苏沐怡,内心的厌恶感更加浓厚。恶意的种子早就种下,在那不知不觉间形成了漫天枝丫,朝着苏沐怡无限伸展,裹住她的身躯,将尖刺刺进她的肌理,让她感受疼痛的苦难。“对,但是柴可夫斯基的《八月》整个曲子有点长,虽然孙教授为了降低要求决定在整体基调不变的情况下,按照《八月》曲式作曲,但是实在是有点赶,所以你们打算做哪一部分?”

    她问得诚恳,眼睛看向了对面,像是看良笙却又有点偏向苏沐怡。言语像是在分析,却略略带上了一丝傲慢与轻视,在外面雨声的交织下,显得挑衅的语气更浓,恼人至极。

    良笙微微皱了皱眉,琥珀色的眼中闪过一丝躁意,却像是一抹淡色,并不鲜艳,很快就从眼中淡去。他假装没有听懂陈玥话里有意无意的嘲讽,挡了苏沐怡的开口,接了陈玥的话,“我有点想法,可以说说我的想法吗?”

    他问得客气,他唇角微微勾起,漾出好看的弧度,琥珀色的眼睛里有着柔柔的光,他看着她,温柔却又疏离。

    明明本是刀光剑影的挑衅让他润了锋芒敛了脾性,更像是简单的学术交流,轻轻松松地为苏沐怡删去了多余的情节,将她从那方寸之地中重新划定了更多的余地,却又同时给了陈玥面子,并未反手拆了她的台阶。

    于是陈玥无法拂了良笙面子,只能不情不愿的点点头。

    良笙笑笑,道:“首部吧。首部分的引申变化以及结束部分展开的写法,从而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展开与扩充,使得活泼中透露着激情。苏沐怡,你觉得呢?”

    苏沐怡其实略略有些猜测到陈玥对她厌恶的理由,毕竟在这里她的厌恶并不是独树一帜的特殊,而是万众一心的普遍。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她是灰黑色的人物,披着囚服戴着枷锁,在一片白色的背景色中突兀而罪恶。

    然而却在这一片白色中,有人递了橄榄枝,有人递了花朵,让孤寂的声海有了波澜,让她忍不住靠近。

    “我也同意。”

    她答得简易,直截了当地承接了良笙的好意,让抛出问题的人显得有些突兀,于是陈玥直接拉下了脸,轻轻冷哼了一声:“呵,就会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