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就在杨维垣离开周府的三天之后,让朝中大部分官员或盼或怕的那道圣旨终于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天启七年十二月初三。崇祯皇帝下旨,将太仆寺少卿曹钦程,太仆寺署事御史倪文焕以及魏志德、魏良栋、魏鹏翼、魏抚民、魏希孔、魏希舜、魏希尧、魏希孟等四十二人并入魏忠贤逆案,由锦衣卫一体抄家锁拿。

    圣旨一下,朝中的官员们先是一震,可随即心中便升起了无数的疑惑。在这份意料之中的圣旨之中,竟然少了数名被大家认为必然会出现的名字,这其中又以没有吏部尚书周应秋的名字而最为让人惊愕。几乎所有的人都想不明白,这个有着‘煨蹄总宪’名号,又被归入为魏门下“十狗“之首的周大人为什么会安然无恙??

    一时间,所有自认为跟魏忠贤有所牵连的官员,看向周应秋的眼睛都在慢慢的变红,他们急切的想知道,这个名声卓著的人到底是通过何种方法才逃过此劫的。而那些自认为站在阉党对立面,想要廓清朝堂的官员,看向周应秋的眼睛同样也在慢慢的变红。他们同样也急切的想要知道,这个臭名昭著的阉党,为什么还能留在朝中。

    就在所有人穷其心智而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一条从市井中传出的消息,似乎让周应秋周大人这件事,有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吏部尚书周应秋周大人正在拼命的贱卖家私筹集银钱!消息一出,各种各样的猜测便在京城中上上下下传播。有人说周应秋自知必死,为求不多受追赃拷问之罪,自己先抄了自己的家,好安心求死。也有人说这是周大人之前在那个庙中求了神佛保佑,现在正筹钱还愿。甚至还有几个留在京城中的洋和尚誓言眈眈的说,周大人这是受到了上帝的感化,想要破家行善。。。。。。。各种解释喧嚣尘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传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玄幻。

    与阉党对立的官员们并未理会这些传言,他们只在短暂的沉寂之后,便纷纷将矛头指向了吏部尚书周应秋。一本本弹劾周应秋的折本如雪片般飞进内阁。内阁中的几位辅臣不得不怀着同样迷惑不解的心情继续加班。

    可是,当这些折本通过内阁送进大内之后,却像是投进大海中的水滴,就那样没有引起任何波澜,平平静静的消失于无声。

    所有人都惊诧莫名,都猜不透这个雷厉风行的铲除了魏忠贤阉党的崇祯皇帝,此刻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而就在朝中官员困惑不解之时,另一道圣旨则将大家再次向疑惑的迷雾中心又推进了一步。

    大明天启七年十二月初七。崇祯皇帝下旨:升都察院原佥都御史杨所修为都察院副都御使。升都察院原云南道监察御史杨维垣为督察院佥都御史。

    圣旨一出,朝中众臣一片哗然。这两名升迁的台鉴官员,虽然都在阉党逆案中有过功劳。可是,满朝的文武谁不知道这两个人原本都是阉党中人。那个杨所修不仅多次上本赞扬魏忠贤的功绩,在奏本中甚至还有“厂臣身事视君,家事视国”等妄语。而且他还曾对魏忠贤主持编写的《三朝要典》大加赞扬。而那个杨维垣同样也曾大肆颂扬过魏忠贤,弹劾过东林党的核心人物。

    可就是这两个世人皆知的阉党,不仅没有受到阉党逆案的牵连,竟然还能加官进爵?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皇帝不想将祸乱大明天下的阉党一扫而空?不想让那些被阉党迫害的誉满天下的仁人君子回归朝堂?

    众人心中的疑惑更甚!不过,在这道旨意发出之后,朝堂中所有的官员心中的那股,由惩办阉党逆案所激起的燥热,开始飞快的降温。除了个别的几个热血执拗的愣头青之外,大部分人都停下了动作,开始小心的揣测着皇帝的意图。劳累繁忙了多日的通政司与内阁也终于在这片透着怪异的平静中轻松了下来。

    就在这道升迁的旨意发出后不久,一直以患病的名义躲在府中的吏部尚书周应秋的病却突然间好了,而且他还在京城最有名的北海楼,宴请新任的都察院副都御使杨所修与都察院佥都御史杨维垣。而这次宴请打出的名号就是恭贺两位高升。那一天,京城之中,未被并入逆案的阉党成员,几乎全员到场。这次聚会的做的很是高调,一时之间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阉党余孽们,似乎又找回几分旧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