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崇祯坐在御案之后,侧头看了看摆在一侧的六色木盒。在新的内阁基本到位之后,崇祯便让新内阁的阁臣将送上来的奏折,按紧急重要程度进行了分类。至于类别的表示方法,就是在崇祯后世所熟悉的红橙黄兰四级分类的基础上,头尾各加了一级黑色与白色,形成了六色六类。

    非亡国灭种,社稷崩塌不得分进黑类。非外族入侵,几省大灾,数十万民众受损,使社稷基础受损,不得分入红类。而后以此类推,危急程度一级级下降,直到分入白色的各地官员送上来的请安问候的平安折子。

    崇祯同时让人做了六只颜色不同的硕大木盒子,放到了内阁。内阁的阁臣在票拟之后,便按照重要程度将各处递上来的折子放进相对应颜色的木盒中,再抬到崇祯面前。

    此时,在崇祯的旁边的几只木盒都大开着。在六种颜色中黑红橙三只盒子都是空的。黄色木盒中有着三四本,蓝色中有着几十册,其他便都在白色木盒之中了。

    黄兰两色木盒中的奏折,崇祯已经大致的看过了内阁做的贴黄。黄色的折本都是各地报灾的折子。从这些折子中看得出由于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大明北方的灾害越来越多。崇祯虽然看的着急,但此时真的是办法不多。虽然收拾了阉党,从抄家到卖药方总共收进了将尽一千万两银子。可这些从贪官手中挖出来的银子,崇祯不敢再让那些贪官们拿着去救灾。天晓得,会有多少进了这些官员的口袋。而且,别看这次得到的银子不少,可崇祯却知道,像这种买卖不能常做。当抄家抄的太多了,让所有的官员都觉得危危可及的时候,自己这个皇帝也就很危险了。就算是一时半会儿没有‘落水’‘吃药’的事情发生,也会陷入和大臣们无休止的对抗中,什么事都做不成了。这时没有外患还好,要是有外敌,国家社稷分分钟就会倒台。所以,像这次借着刚刚登基查办魏忠贤逆案捞一大笔银子的好事,估计只此一次。

    至于那些蓝色盒子中的折本,则大部分都是官员们相互弹劾的折本。

    这段时间,随着东林系的官员逐渐回到政治中枢,这些东林官员同吏部尚书周应秋带领阉党残余之间,便开始不断地相互攻讦。每日间,崇祯都能收到不少这样的奏折,通过这些奏折崇祯算是知道了大明官员行径的龌龊,底线的低下。开始时,每次看到这些朝中官员的腌臜事,崇祯都会有些泄气。就指着这些官,自己就算逃到海外,那颗歪脖树都能追上自己。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崇祯到也想明白了。先不说这些折子里写的是真是假,就算都是假的,自己也可以利用这些奏折,将那些不听话的官员剔除掉。而且,骂名还落不到自己头上。想通之后,再看那些折子,也就不那么生气了。而且,这其中有些写的详细的文笔好的竟让崇祯觉得,很有点像后世某点上那些玄幻小说的感觉。当然,内阁中的那些封建官僚的评价,没有后世书友们章评段评来的精彩。

    正在崇祯按着危机程度一本本的翻看折本的时候,徐应元在一旁躬身说道:“皇上,太康伯张国纪,兵部尚书孙承宗,新任军机处上卿袁可立。在东华门外求见。”

    “哦?”崇祯笑了笑说道:“他们到一起来了。”说完放下手中的奏折稍稍想了想说道:“传旨,先让孙承宗进来吧。”

    “是。”徐应元躬身应了一声,正要退出,就听崇祯忽然说道:“等一下。嗯,让张国纪在养心殿外见礼后,就去懿安皇后处吧,今天朕恐怕没时间见他。袁可立让他进宫,到军机处候旨。”

    “是,奴婢知道了。”徐应元说完,慢慢的退了出去。

    崇祯站起身,在养心殿中慢慢的走着。等着接见的这三个人,在崇祯的计划中,都有着重要位置。崇祯心里不停的盘算着要如何应对即将见面的三个人。

    没过多久,徐应元走到崇祯的身边,低低的声音说道:“皇上,孙承宗在殿口候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