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长安二年,始制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

    而明代的武举的确如崇祯所说,在明太祖朱元璋刚刚建立大明朝时就被提了出来。不过,当时也就仅仅只是提了提,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并没有真正举办武举选士。而之后的几十年内,大明都没有开办武举,直到明宪宗朱见深当政时,才公布了大明的第一部《武举法》。也就是从那时起,大明才开始真正有了武举,但此时已经离朱元璋提出武举选士,将近百年了。

    当然,崇祯此时只是为了说明,大明的各位皇帝都对武举这件事十分重视,所以,有些事情便不用说的太明。崇祯相信,坐在下面的几个大臣都会明白自己的意思。

    果然,听崇祯不分真假的说着,坐在下面的几个人,都是一脸严肃的轻轻点着头。

    崇祯微微笑了笑说道:“朕此次同样想将武举分科。嗯,就如同文科举分成进士,明法,明算三科那样。将武科举分成知兵与善战两科。”

    “知兵?善战?”几名大臣不由得再次皱紧了眉头。稍倾,孙承宗起身问道:“陛下,不知知兵科与善战科如何分际?”

    “知兵科考兵法策略,善战科考弓马杀伐。”崇祯说到这稍稍停了一下,才继续解释说:“我大明的武举一直是重在弓马兼取策论。但朕观历史,文武双全,能够出将入相的人才,如凤毛麟角。如果以文武兼考的方式选出的人才,则多是平庸之才。呵呵,就比如三国时期的典韦与诸葛亮,一个有万夫不当之勇,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智谋无双。两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他们一个大字不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他们要是参加我大明的武举恐怕都选不中吧。”

    “万岁。”听皇帝如此说,李标皱了皱眉说道:“您所说的应该是那罗贯中所写的演义小说,并非汉末史实。那典韦诸葛也并非如此。。。。。。”

    听李标还要向下说,崇祯连忙摆手制止了他笑着说:“呵呵,李汝立,朕知,朕知。朕只是用那小说中的人物做个比喻。按朕所说,不难看出,原来的武举所得,多为中庸守成之士。国泰民安之时,倒也可慢慢求索文武全才。然而此时我大明之情形,想必你们也都知道,此时,恐怕也没有时间再去等,只能在或勇或智中则一而任。呵呵,或许也能为大明找出一两个典韦或是诸葛也未可知。”

    崇祯边说边微笑着看着几个人。

    几名大臣沉思了半晌,相互看了看,纷纷拱手说道:“万岁所言甚是。”

    “嗯。”崇祯点点头,“朕想着,将武举知兵善战两科的考试定在四月。也就是文科明法明算科之后的一个月,如此那些文三科没有中式的文举子也可参加武举知兵的考核。”

    听到皇帝说文举子同样能考取武举知兵科,几个人心中都是一动,不过在众人心中所想却各有不同。

    停了片刻,袁可立站起身施礼说道:“万岁,武举毕竟选择的是武臣,总要披甲持兵决战于两军疆场。然文举举子大多身体羸弱,恐怕能以承受战阵之苦啊。”

    “礼卿说的有理。所以,朕还想将两京的武学合二为一,在京中成立一所大明最高武学。。。。。。嗯,就叫天策府吧。朕将亲任天策大元帅,呵呵。”崇祯笑了笑继续说道:“所有武举中式的考生都要进天策府磨砥。。。。。。”

    看着皇帝兴致勃勃的说着,几个大臣心中不由都裂了咧嘴,这老朱家的人真是一脉相承。现在的崇祯皇帝竟然也像武宗正德皇帝那样给自己封上官了。

    然而,不等崇祯说完,李标猛地站起身大声叫到:“万岁。”

    被打断了的崇祯愣了愣神,一脸疑惑的望着李标。

    看到皇帝似乎被吓得发愣,刚刚被皇帝瞪的有些心虚的徐应元,猛地从一旁跳了出来指着李标尖声叫到:“李标,你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