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庄先生瞅着眼前这个少年,心中五味杂陈。

    数月前他初到王府做先生时,二少爷李熠早已是整个蓟城出了名的神童,过目不忘,出口成诵。

    自己是走通了世子夫人冯氏娘家的关系,才被举荐到王府教书的,故而一向对这位先世子妃所出的二少爷无甚上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希望李熠在自己手里变成个白痴!

    想及此处,庄先生更为坚持,把《三字经》捧到李熠眼前,非要让他读出来不可。

    李熠并不理会,再次回头向小板凳上的季庭看去。

    季庭见他双唇紧抿、鼻翼翕动、眼神极其无助的模样,一时间也慌了神。

    可这里是学堂,先生在考校功课,她一个小厮总不能跑上去替他读吧……

    转眼间,就见李熠伸手接过先生手中的书,“嘶啦”一声扯成了两半,就在众人愣神的工夫,手下一直没停,直至将书撕了个粉碎。

    季庭从后面冲上来的时候,正赶上他把纸片抛向空中。

    她拽着李熠的手,站在飘洒在半空的“雪片”之中,少年的手指因为撕书的动作太快产生了数道勒痕,而他的脸庞却难掩欢喜,此时正看着自己傻笑。

    恍然间,季庭竟感到有种心中沉积许久的压力被释放的轻松。

    周围的四位少爷小姐,却全看傻了,半晌都毫无动静。

    二小姐李苒最先出声:“好好玩!我也要撕!”

    说着,她立刻抄起桌上一本书,就要动手,被旁边的李炆及时拦住了。

    庄先生回过神来,一脸的惊慌失措,不敢多耽搁,留下一句“大家自行温书”,便匆匆往世子爷的书房那边去了。

    一刻钟后,世子爷身边的赵管事来到学堂,请二少爷过去。

    季庭忧心忡忡地跟着李熠去了前院的书房。

    书房是三间北房,一明两暗,明间上首摆着一张花梨木嵌螺钿四方桌,世子爷和冯氏分坐两侧。

    世子夫人冯氏,季庭之前见过,而世子爷李赢,则是头一次见。

    李赢身穿一袭宽大的玄青色杭绸直裰,显得那张脸更加瘦长,此时正面色阴沉、目光审视地端详着李熠。

    直裰本就与道袍有几分相似,他这件的颜色更是将相似度又拉高了几分。

    季庭早有耳闻,世子爷对黄老之术倍加推崇,更将府里的元虚道长奉为上宾,遇事悉心讨教,无不言听计从。如此看来,怕是此言非虚。

    而左侧下首现在就坐着一个身着货真价实道袍的黑瘦老头儿。

    此人头挽道髻,手持浮尘,欠身而坐,头微微偏向世子爷的方向,眼睛却瞥向另一边,上下打量着李熠。

    世子爷直视李熠,率先开口:“听庄先生说,你现在连字都不认识了?”

    李熠倔强地仰着脸,双拳紧握,默不作声。

    “去随便拿一本书过来。”世子爷对赵管事吩咐道。

    这时,李熠突然开口:“顾先生去哪儿了?”

    世子爷闻言,双眉紧锁,道:“顾先生出府已经半年有余,你生病之前早已跟着庄先生上了几个月的课,怎么你都不记得了?”

    李熠没有回答。

    冯氏跟着问道:“那你可还记得,那日你是在哪里落水的?如何落水的?又是谁把你救上来的?”

    李熠微顿片刻,轻轻摇了摇头。

    冯氏神色淡然,未再追问。

    季庭下意识感觉到,她对这个回答似乎是满意的。

    此时,赵管事从里屋捧着一本《千字文》出来,恭敬地递到世子爷面前。

    世子爷随手翻至一页,指着李熠:“让他念。”

    赵管事连忙过来,弯腰将书展开在李熠眼前,等着他念。

    季庭在后面踮脚昂头,看见一句“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左等右等,李熠才指着上面一行念出:“人。”

    来自“鸟官人皇”,倒是没错。

    再看世子爷,直接就把手边的和田玉茶盏甩出来,砸在了李熠脚边,咣当一声,水花四溅。

    他想起刚才庄先生的话,说李熠整本《三字经》就认得一个“人”字,此刻在他眼前得到印证,李赢不由怒火中烧。

    眼下正是他准备袭爵的关键时刻,历来最让人省心的李熠竟在此时闹出这么大一个笑话……

    他本并不在乎儿子们学业如何,藩王之后,书读得再好也不能出仕为官,能认得些字,懂得些圣贤道理,不至被世人耻笑便罢了。

    但李熠是原配发妻留下来的唯一活着的儿子,正儿八经的嫡子,未来世子的不二人选。若是因为李熠这场变故,致使朝中有人借机兴风作浪,阻碍到自己袭爵的事,那他还真不如落水时就直接淹死的好!

    世子爷越想越气,大声呵斥道:“再念!”

    李熠毫无惧色,甚至刚才茶盏飞落脚边之时,都没有挪动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