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永璜的身边多了一个大他一岁的伴读,由于是吴那拉姨妈的儿子,所以骥远也算是永璜名义上的小表舅。骥远这个人,用永璜的话来说就是,开朗热情,武功耍得也不错,除了脑子不大好使以外,也没什么别的缺点了。

    吴那拉被永璜的评价雷得外焦里嫩,果然脑残的儿子就一定会是脑残吗?不!她不相信,看看,永璜这不是挺好的么,一点也没有遗传到弘历的种种缺点。弘历的基因不好,瞧瞧永琏,多吓人啊!所以说,吴那拉不想给弘历生孩子,万一这没遗传到她的精明,反而遗传到了弘历的脑残,她就真该去投河自尽了。

    “永璜啊,骥远这孩子你就多费点心吧。”吴那拉看这骥远身子骨不错,是个武将的材料,虽然个性好像继承了努达海良多,但幸好现在还小,努把力也能纠正过来的。

    “是,母妃且安心,儿臣自当尽力。”九岁的永璜看起来老气横秋,说话永远慢条斯理,就跟九十岁的老公公一样。

    “这骥远是个将才,别的方面也不用太过优秀,本宫不大喜欢所谓的儒将,就跟骥远的父亲一般,沽名钓誉之辈罢了。”这人一旦儒了,就酸了;酸了,就腐了;腐了,就没用了。

    “除了这兵法史书之外,儿臣并未给小表舅布置其他功课。”永璜很能领会吴那拉的意图。说起来,与其说永璜多了个伴读,不如说永璜多了个学生,还是个资质稍差的学生。

    吴那拉对骥远的期望并不那么高,所以只是稍微问过了,便放在了一边。有永璜看顾着,骥远是不会长歪的。她也不是要骥远当谋臣,只是要他好好习武,熟读兵法,将来出去打仗当个前锋,总归是没问题的吧?

    “永璜,上次给你的书,学得如何了?”吴那拉问道,吴那拉对永璜的培养才算是真正的菁英教育。吴那拉给永璜开设了很多的小课,每天永璜从尚书房散直后,就是吴那拉的授课时间。除了朝堂关系之外,从历史到地理到天文,从数术到六艺到杂学,只要她通晓的,就必定要教给永璜。就连教材,都是吴那拉亲自操刀写出来的。

    “融会贯通,请母妃考教。”永璜半垂着眼帘,很是沉着稳健。

    吴那拉懒懒的站起身来,命人抬出了沙盘,立于一旁随意的提问道。

    “先说说这黄河的汛期吧。”黄河治理在清代中前期来说是治国、定邦、安天下的重中之重。也是永璜身为皇子,未来每年都必定要接触到的朝事,连躲都躲不开。吴那拉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她曾经在学校里学到过的东西,挑选出对永璜最有用的那部分,一一传授。

    “是。”永璜执起一根桅杆,一边在沙盘上画出大清疆域图,标明黄河之位置,一边解答道。

    “黄河每年共有四次汛期。分别为凌汛、桃汛、伏汛、秋汛。凌汛,始于每年立春转暖时分,由冰凌融成冰块,壅高水位造成这第一次的汛期。桃汛,因始于三、四月间,桃花盛开时而得名,由冰雪融化成水,形成小洪峰。伏汛,始于盛夏七、八月间,由暴雨形成高峰洪水,乃是来势最为凶猛的汛期。秋汛,顾名思义乃是秋季之汛,始于九、十月间,黄河流经地区进入阴雨连绵的季节,雨量虽小,但持续时间却长,雨水总量积增,从而形成了最长汛期。”

    “如何治理?”

    “黄河善淤、善决、善徙,泛区包括黄淮海五省,河道宛如扇骨状,北至河海,南至淮河。黄河不仅关乎农产,亦乃漕运要塞,圣祖爷曾有言曰:河工关系国计民生,甚为紧要。黄河治理几经周转,至先帝爷已颇具成效。顺治爷时期,黄河之治理方案,乃是由河道总督朱之锡所定。其一,河南每年修治黄河夫役.......”

    容嬷嬷端着茶果,本打算进去的,可看到这母子二人又在忙活那堆沙盘,便知道暂时不便去打扰了。

    容嬷嬷心里跟明镜似的,娘娘是个固执的人,那叫一个认死理。其实娘娘的身子,若是想调理,凭着娘娘的手段,是定然能够恢复过来的。只是娘娘不想罢了,娘娘心底里不爱万岁爷,便不想为万岁爷生孩子。又怕生出了孩子便有了牵挂,会心软,会想要积德,不能放开手去做她想做的事情。

    而今这样也好,大阿哥虽然不将娘娘当作母亲,但也起码是当作了师长一般敬重。容嬷嬷其实也很矛盾,一方面她认为女人就应该有个孩子傍身。另一方面,又害怕娘娘生出孩子来就有了软肋,从而在这个你死我活、草木皆兵的战场中落败。一直以来,娘娘之所以能稳操胜券,就是因为她够狠又够聪明。

    娘娘护短,不是那种能利用自己孩子的人,可这宫里有哪个女人不是利用自己的孩子争宠夺利,以期能够推自己的儿子上位呢。娘娘是不想那样做的,毕竟皇位,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个皇宫太残酷,娘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平安顺遂的过一生,而不是把他生出来,让他争位、遭罪。娘娘,终究还是有弱点的啊......

    夜阑人静,月悄悄的爬上枝头。烛火摇曳,整个景仁宫都笼罩在这片昏黄的雾色之下,显得十分安详。

    “拿去读吧。”吴那拉言道。

    从黄河到长江,再到蜀山大漠,考教完了永璜对大清水纹地理的认知之后,吴那拉认为永璜已经将那本《大清异志》看得差不多了,于是又拿出了一本新书,放在了永璜面前。

    永璜看着书封上的字迹,那熟悉的字迹只一眼就能认得出来,是吴那拉所书......

    “《杂论》?”光看书名,永璜真的不知道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回去研究明白了,七日之后,本宫考教这本书。”吴那拉简单的说道,所谓杂学,乃集鬼谷子、鲁班等诸子百家之所长,又融汇了现代的一些知识,一言以蔽之:杂。可这杂有杂的好处,虽然对于清代人来说,这些都是奇技yín巧的东西,但读这些书,却远比读那些什么孔孟诗经要实用得多。可以启智,不至于让人变得死板教条,开发自主思维能力,有好处的。

    “是,儿臣明白。”永璜规矩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