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陆夕与王平两人聊了一会就各自休息,将近正午才终于抵达了大盘山。

    大盘山,因为远远望去形如一只俯卧着的水牛,又被当地人称作“水牛背”,山上风景秀丽,常有不少外乡人慕名前来游玩。

    马车一阵轻晃停了下来,车夫在外面喊道:“二位公子,我们已经到了大盘山脚,只是这山路陡峭崎岖,马车怕是上不去了。”

    两人闻言下了车,陆夕伸展筋骨,扭腰动胯。这一路的体验可说不上好,怪不得古人都不喜欢出远门。

    吃了些准备好的干粮后,王平对车夫交代了一声,让他在山脚处等候,从车上拿出香烛,用布包起背在身后,冲着陆夕挥了挥手:“上山吧。”

    两人沿着山麓向上走去,山路蜿蜒,不宽的路径,两边树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不知名的野花野草,或齐膝,或只跟脚面高度一样。一路上鸟啼虫鸣,倒也相映成趣。

    走了一会,陆夕脚步轻盈走在了前头,而王平已经是气喘吁吁,在后面连声高喊:“朝阳,等等我”

    读书人不事劳作,平日里又不太运动,往往身体孱弱,所以常有“文弱书生”的称呼。但陆夕一直以来注重锻炼,尤其是修炼以来,体质更是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一段路走下来,连汗都没出。

    王平追了上来,口中说着:“不行了不行了”

    陆夕见状,从他身上拿过装香烛的包裹,背在自己身上,替他减轻一些负担,王平这才稍稍缓过劲来。

    “朝阳,平日里看你也是文文弱弱的,没想到体力竟如此好,真是羞煞为兄。”

    休息了几分钟后,两人继续上山。一个时辰后,终于抵达了位于半山腰处的山神庙。

    据王平所言,这座山神庙来历十分神奇,据说是当年一夜之间拔地而起。有人前一天路过,此处还是空无一物,第二天再经过时竟发现凭空多了一座庙。一传十十传百,前来上香的信徒无数,香火旺盛至今。听说还真有人拜过神后得了不小的好处。

    山神庙占地极小,只有四四方方一间屋子,石墙青瓦,门框左右各有一联,上联曰:“端坐五道口,欲得富贵先拜我。”下联曰:“庇佑四方人,但求平安奉吾身。”门楣上是一块木质牌匾,横批:“五路通神”。

    陆夕看得皱了皱眉头,这幅对联听起来口气甚大,远远超出了山神的职能范畴。如此看来,这间庙里供奉的恐非正统有赦封的山神,更像是民间杂祭的邪神。

    世人愚昧,见了怪异反以为神,依岩石树木为丛祠。故而山间乡里yín祠野祀极多,里面膜拜的也多是邪祟。若没弄清楚贸然供奉,不仅无益,更有可能反遭其害。

    进入了庙内,只见正中有一张供台,上面摆放着一个铜制香炉,里面堆满了香灰,似乎常有人过来祭祀。供台前方立着一尊泥塑神像,高约三尺,相貌怪异,似乎是从几张不同的脸上各自截取了一部分拼凑在一起而成,嘴咧得极开,带着瘆人的笑意。

    陆夕见到了神像,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他将王平拉了出去,小声说道:“康安兄,我看这山神长相诡异,不似善类,要不还是别祭拜了。”

    王平奇怪的看了陆夕一眼道:“朝阳啊,你是不是多心了?山神长相岂能同我们凡人一样。”

    在他看来,山神大都是山精树怪得道,长相上奇特一些也是正常。

    他微微有些责怪道:“等会你在神像前可别乱说,妄议神明,万一冲撞到山神,怪罪下来可就完了。”

    王平今天费了老大的劲才来到山神庙,也是铁了心要拜这个神,心中觉得陆夕未免有些大惊小怪。

    说完也不再理会陆夕,自顾自从包裹中取出蜡烛摆上供台,用火折子点燃,又拿过三柱香,满脸虔诚地对着神像祷告,口中念念有词:“山神老爷保佑,助我此次书院小考顺利过关”

    祈祷完毕,将手中长香插入香炉中,拜神就算完成了,王平回头问道:“朝阳,你要不要也来拜拜?”

    陆夕本就心神不宁,不欲有何沾染,摇了摇头。

    王平也就作罢,简单收拾下后,两人正要迈步而出,准备回程。陆夕眼角余光一扫,却惊见庙中神像竟然诡异地眨了眨眼。

    瞬间,陆夕仿佛置身冰窖,浑身鸡皮疙瘩炸起,寒毛耸立。

    再仔细一看,神像又恢复了普普通通的样子,一动不动,似乎刚才只是他眼花了而已。

    可陆夕却知这种可能极小,他修炼《大日净世经》功力日深,第一境眼识已有小成,视觉得到极大增强,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堪破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