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刘冬本想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童子彤,可他拿起手机又犹豫了。看样子欧镇铭只是针对他来的,告诉童子彤平白让她担心,还是算了。

    他看着天色尚早,决定去古玩市场转一圈。

    最近一段时间古玩市场有些萧条,诺大的市场里除了一些经常来的老主顾之外,没什么顾客。所谓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就是说的古玩这个行当。

    一个旧书摊前围了几个人,刘冬凑过去,看到他们正在欣赏一幅字帖。摊主小心翼翼地把字帖铺开,有人发出了惊呼。

    “大家可都看仔细了啊,宋徽宗的亲笔。”

    宋徽宗的诗贴传世的并不多,目前收藏在博物馆的有《秾芳诗贴》,《欲借风霜二诗贴》等极少的作品,每一幅都可拍出天文数字。

    一位风度翩翩的老者正拿着放大镜仔细地看着这本字帖。

    这里的摊主一个个长了毛比猴都精,他感觉到眼前的这个人可能是个大主顾。

    殷勤地说道:“老人家,您今天可算是遇着了,这字帖是我一个朋友辗转从国外带回来的,本来是自己收藏,可他急着等钱用,愿意忍痛割爱。您再仔细看看,这可是真迹啊。”

    “嗯。”老者沉吟不语。

    刘冬虽然不懂书法,可他感觉这个老板的骗局有点拙略,既然有这样的宝贝不拿去拍卖,反倒在这里低价出售,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围观的人大概也都是持这个观点,可常逛古玩市场的人都懂规矩,不买可以,但不能坏了人家的生意,所以也没人揭穿他。

    老者低头看了半天突然伸出手指比了一个八字。

    “八万?”摊主眼睛睁圆了,却假意表现的对这个数字有点失望。

    老人摇了摇头。

    “八千。” 老者说完看着摊主,“这字帖是仿的,不过字迹模仿得非常像,从这本字帖的新旧程度上看,应该是民国时期的,倒也还值这个价钱。”

    摊主听他这么一说,明白是遇上行家了。不过他还是不想就这么便宜的出手。

    “您是行家,可我那朋友买它也不止八千,您再给加点。”

    “老板。”老者笑道:“你刚刚还说是真迹,现在倒是转得快。”

    说完把字帖往书摊上一放,看也不看摊主转身往别的摊位走去。

    “您回来,您回来,成交。”

    老者示意身边的一个随从模样的人付了钱,收好字帖。继续在古玩城里逛了下去。

    刘冬看到这一幕,觉得很有意思,古玩这个行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越是不起眼的有时候越是真品,越是像才越假。

    他跟在老者后面,看他又陆续买了几个仿青花瓷碗,逛了一圈下来,老者显得有些失望,只买到了一些民国时期的仿制品。

    大约是老者的引人注目,很多的摊主都注意到了,纷纷把自己最有卖点的东西拿了出来,以吸引老者的注意。

    刘冬跟随老者进了这里最大也是最有实力的一家店铺,荣宝斋。一进门,刘冬就发现在一个货架上放着的一方砚台浑身散发着莹莹的白光。

    店主上下打量了老者一番,被老者通身的气度震慑到了,随即走上前去攀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