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春是先天下鲜

  惊蛰这两个字是活的

  在二十四节气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气名字就是“惊蛰”。

  因为这两个字,好像是活的——先是耳朵里仿佛有声响,那声响应当是春雷;春雷像学步的胖婴儿,在云上,兴冲冲踏着敦敦实实的脚步,奔着绊着,虎虎向前扑,一声响就是一步生长。声音渐去,扑鼻而来的是气息,是雨后泥土里从冬眠中翻新出来的青草气。这青草气像是引信,引爆土地里孕藏了一个冬天的新生命。

  惊蛰,正月末、二月初,天气回暖,春雷始鸣,蛰虫惊而出走,桃李繁华,鹂鸠啼春。

  万物新生、初醒。

  笋是春天的“菜王”

  初春的菜场,因为新蔬野菜拔地而出,品类日益多了,买卖也显得更生气蓬勃。一个寒冷的安静的冬季,就这样和春节一起过去,烟火人间的小日子又活泼泼地从“买汰烧”开始。

  关于吃,苏州人的餐桌上最讲究的是时令。这遵循的其实是古礼——孔子说“不时不食”,依我看来,这句话的本义并非指美食的要义是食在当季,过候不用,也不是指今天所谓的吃货们当识时物、图口福,一季一产,过季不追。孔子是教人懂得“惜时”。

  食物是自然馈赠予人类的生存基本,食物也是人类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所有才华的根本。我们应当懂得入口的时鲜美味,是自然界的四时造物,是万物化生。

  春笋,是Ray在这个时节很喜欢买的时令菜。

  笋,算是一年四季都有,这个季节春笋和冬笋都可选食。冬笋做得好,也是家常菜里的“角儿”。比如一碗鲜咸适度、荤素其味交融得体的雪菜肉丝炒冬笋,绝对值得舔盘为赞。但是论及鲜、嫩、脆劲,走口感细腻绵密“斯文”路线的冬笋就稍逊野趣横生的春笋一筹。

  所谓雨后春笋,春笋拔尖,正是雨水后、惊蛰间的日子,昂首破土来做春天的“菜王”。

  春菜繁荣,要在百菜中“称王”,春笋占的是天时地利和人气。据传唐太宗李世民极爱春笋,以笋宴群臣,象征国运如春,破土新生,大唐天下人才辈出,如雨后春笋。——有了“御宴”的金字招牌,春笋的“王”字头衔,算得上天时地利的“名正”。但是菜到底好不好吃,还真不是皇帝一人说了算的,所以春笋还得与春生的百菜拼拼人气。

  在蔬菜族类里,春笋既非清心寡欲,怎么烧都自成一味;又不辛苦生涩,像韭菜荠菜香菜,先味夺人。春笋像个野小子,最适合与有滋有味的肉菜相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沁入,鲜美得性感,自然就是春菜里不二的人气王。

  而人气王的撒手锏莫过于腌笃鲜。

  腌笃鲜,是地道的苏帮菜。这个“笃”字,发的就是吴语典型的舌音全浊音,断断不能字正腔圆地念成dǔ。

  笃字,在这道菜名里是个烹饪方法,就是用小火长时间炖煮的意思。顾名思义,将腌好的咸肉和鲜肉,与春笋一起小火慢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