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腾国公就是高,确实是高,只是略施小计就让清兵卫投降了。这么一来的话,我们收编那些士兵也有了更大的把握。”

    “主人,你是怎么想到用麻将来收服苏我清兵卫的?”慕容景星问道。

    路承懒洋洋的,躺在榻榻米上对他们说道:“你们还真以为他是因为打麻将赢了不少钱,所以才不想死的吗?他本来就没想死啊。我一听他说切腹要找一个人帮他介错,我就知道他不是真的想死了。真想死的人还计较这些?”

    其实路程也是有参考的,比如说明朝末期有个人叫做洪承畴。当时在松锦大战的时候,明朝的军队全军覆没,洪承畴也被满清给抓住了。

    当时明朝满朝上下,甚至连皇帝都以为,洪承畴肯定是以身殉国。觉得他是个忠臣,还给他办了声势浩大相当隆重的葬礼。

    但事实上洪承畴投降了。

    主要在当时的时候,对方也是看出来一点觉得洪承畴嘴巴上说不投降只求一死,但是其实他还是不想死的,他的潜台词是我还不想死。

    原因就是当洪承畴坐在牢房里的时候,房梁上落下了一丝灰尘,落在了他的身上,而洪承畴就把这一抹灰尘给掸掉了。

    当时既然是洪承畴的人,觉得一个一心求死的人不会在意这样的细节。

    所以他们加大了劝降的力度,最终洪承畴果然是投降了。

    苏我清兵卫也是一样,他要是真的想死的话,自己抹脖子都可以,何必非要用切腹这种方式,就算他用切腹的方式会死得比较有荣誉。也会得到神明的宽恕。

    但他完全没有必要在意给他介错的人刀法是不是好。

    所以路承也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清兵卫,根本骨子里面就不想死,只是矜持一下而已。有句话叫做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

    因为其实很简单,那些屠狗之辈文化层次比较低,也不懂得生活的美好之处,相对比较热血比较单纯,比较容易忽悠。

    说死就死,他们也无所谓。

    本来读书人就不同了,他们知道人其实只有一辈子,哪里有什么,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他们才不信这个。

    所以他们就会更加的珍惜生命,而且他们也享受过生命当中的美好。根本就舍不得放弃。为什么老人总是比年轻人更怕死了,就是因为老人已经享受过生命中的那些美好了,他舍不得这花花的世界。

    苏我清兵卫也算是倭国人里有知识有文化的那部分,所以他自然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好不容易都已经做到家老了。

    就这么死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在和自己的儿子被斩首的时候,还在想着那年的秋天和儿子一起带着猎犬出去打猎的景象。

    如果再给他重新选择一次的话,他肯定会做出跟之前截然不同的选择。

    秦舞阳十几岁就杀人了,但是来到了咸阳公职,还是吓得两腿发抖,面无人色,这主要就是一个收割别人的性命和收割自己性命,不一样的地方。

    这就好比路承从来不晕血,但是晕自己的血。

    人本来就是挺双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