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34卖谷风车

    舒正他们做出来的谷风车和脱粒机越来越多,如舒迎迎先前所想那样,镇上的院子很快就要放不下了。

    为了腾出一点空间,舒迎迎准备将成品先在村里出售。

    正好之前做好的谷风车和脱粒机就放在家里,舒迎迎知会林村长一声,将两样农具抬到村中央给大家演示了一遍。

    村里人丝毫不质疑这两样农具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便利,唯一让他们迟疑的,就是农具的价格。

    两种农具价格都在两百文往上,对于清贫节俭的村里人来说,这个价格有些贵。

    不过在听舒迎迎说,两样农具使用年限都不短,尤其是谷风车,用几十年都没问题后,大家虽心痛钱,但也都打算买。

    不过,一户同时购入两种农具,花费还是太大,所以村里很多人经过商量,都采用几家凑钱合力购买的方式,到时候共同使用。

    如此一来,两样农具卖出的数量就有限。

    不过舒莹莹对此是十分支持的,毕竟做这两样农具出来,本身也不是为了赚多少钱。

    不过也不是人人都能当机立断地掏钱购买,还是有些人在观望,准备等秋收时先看一看两样农具的使用情况,再决定是否购买。虽是如此,经过村里人的消化,还是给镇上院子腾出了一些空间。

    之后,舒迎迎让舒正也在镇上演示出售。

    两样农具的便利显而易见,镇上人多,购买力比连湾村大太多,售卖之初,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人从小镇院子抬走谷风车或者脱粒机。

    原本还在犹豫的人见农具竟然如此抢手,也不再犹豫了,可惜这时候再匆匆来买,已经一台都没有了。

    这些人顿时急了,天天来问什么时候再有,有的干脆直接守在院门外,一旦有了成品,扔下钱抬起就跑。

    有时候就是这样,东西多的时候不急着买,没有的时候又抢着买。急着买农具的人太多,一不注意就容易起冲突。为此,舒正按舒迎迎说的,采用预售的方式,先付订金后拿货。

    订金收得也不贵,十文钱,先订先得。

    这回犹豫的人基本都没有了,排着队付了订金,又排着队按约定时间来抬农具,结清余款。

    当然,如此多的成品售卖出去,周边很快就出现了出自其他木工之手的仿制品。这个情况依旧是在舒迎迎的预料之中,在如今这个农业科技落后的时代,这些便利的农具自然是传播得越广越好。

    院子里的木工们知道后,倒是有些着急,觉得仿制的人多了,他们就赚不到钱了,但便是舒正都不担心这一点。

    当初两样农具被捣鼓出来时,就已经是算过成本的,他们生产的农具,已经是成本最低又质量最好的,旁人仿制想要占据市场,只能用低价格的方式。

    售价低,成本便低,要降低成本,无非从木材和人工上着手。省木材,质量比不过他们,只要对比过他们的成品,区别很明显;省人工,吃亏的是木工自己,且单个木工生产起来的效率时远不如他们,一个顶天了四台。

    所以赚不到钱什么的,完全不用担心。

    叫舒正来说,他们能跑在别的木工前面赚一笔,已是很不错了。

    事实也是如此,尽管市面上出现了仿制品,但每天排着队来他们这里付订金的人依旧很多。

    其中有不少人就是先将舒家的农具和旁人的比对过后来的,他们看出了质量差异,虽是钱少些,但将来容易坏,花了钱的东西,还是买好一点的。

    再就是,这次的两样农具上都刻有“华夏”标志。他们基本都用过华夏水车,对舒家比旁人多了一份尊敬信任感,所以即便是多花一些钱,也愿意来买他们的。

    院子里的木工们发现他们忙碌依旧,每天才做好的成品转眼就会被抬走,于是很快就安下心来,愈发奋力地投入生产。

    就这样一边生产一边售卖,舒正前期的投入很快就全部回笼,并且一个月下来就有了几贯钱的盈利。

    舒迎迎也分到了一些钱,她那床底的存钱小瓮,装了半个瓮肚。

    顾聿霆担心的饿肚子的情况暂时是不会发生了,不过他计划中给舒迎迎的钱还是送到了。

    这天临近中午,在家的舒迎迎就迎来了让她意外的人员——他们清河县的县令。

    县令进村一事,先是官差来报,然后林村长火急火燎地召集全村迎接。

    生活在连湾村的人,在此之前见过最大的官儿可能就是镇上的亭长,但其实亭长也只是不入流的吏,所以清河县令是他们见到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官。

    即便清河县令很年轻,就三十出头,肤色黝黑,人也随和的仿佛邻家后生,但村里人丝毫不敢轻忽。

    在这位县令面前,一些人紧张得两条腿不知如何迈。便是一向处事镇定的舒爷爷,在回清河县令问话时声音都紧绷绷的,细听还有些轻颤。

    舒迎迎是现代灵魂,她对皇权没什么畏惧感,所以她只是慎重以待,旁人那种惶恐紧张她是没有的。

    落在清河县令和顾聿霆眼里,前者觉得能让上峰特意找他提点的人果然与众不同;后者,就是再一次确定了这丫头胆识果然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