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反对的人,王定知道他们的心思。

    如今的田地,很多都在世家大族的手中,普通百姓有很多都是佃户,一直以来都是给这些世家豪绅家的土地耕种。

    而这些世家大族,有很多至少要盘剥五成收入,甚至是六成七成。

    他们吃得肥头大耳,而他们手中的佃户,连温饱都做不到。

    王定现在开坑官田,再租给那些百姓,而只收三到四成的粮食。

    自然对这些世家豪绅影响很大,他们担心家中的田地无人耕种,担心自家的佃户会闹事,会跑去找官府。

    只是他们却不知,他们这些反对的人,早已被王定暗暗记下来。

    只等日后来个秋后算账。

    对于这些世家大族手中的田地,王定也是眼红了很久,早就想将他们的田地征收了,然后在分给普通百姓。

    现在还不到时机。

    王定现在手中的田地,除了士卒新开垦出来的外,还有就是之前内董卓杀掉的那些豪族所拥有的。

    若不是董卓之前杀了一大批人,王定手中现在的田地,根本就不够分。

    有人反对,也有人赞同。

    蔡邕和贾诩,就很坚定的站在王定这边。

    贾诩是凉州人,在这长安城本就没什么田地,王定的屯田制,无法影响到他。

    贾诩看的也清楚,他是喜欢明哲保身,但是如今他也是被贴上王定的标签。他只能和王定站在一条船上。

    王定好过了,他就好过。王定要是不好过,贾诩在朝中一样不好过。

    另外,贾诩也认为王定的屯田制是有利的。至少对朝廷和对百姓都是有利的。

    损害的只是那些大族的利益。

    蔡邕则是一心站在百姓这边,蔡家也是大族,家中也有良田千顷,不过不在长安这边,而是在陈留的老家。

    即使蔡邕从来没有想过,要霸占普通百姓的田地。

    可是身为朝廷重臣,天下名士,族中子弟可不是各个都如蔡邕这般品节高尚。

    当一个人有了权势,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依附于他。

    除非是蔡邕某一天,主动提出来,要将家中的田地全都分出去,否则随着时间,蔡家所拥有的田地,只会越来越多。

    可是等蔡邕开口的时候,蔡家也就没了。

    这次反对王定的人相对也比较少,因为大部分大臣,老家都不在长安这边。

    真正站出来反对王定的,就是家族早已迁居于三辅之地。他们在关中占据了数万亩的田地。

    反对的声音不算很大,很轻松的就被王定压了下去。

    百姓已经有了田地,但新开垦的田地,原本是荒地,多数都很贫瘠,所以王定现在也在研究,怎么制作肥料。

    粪便可以施肥,但是效果太差了。

    王定想要效果更好化肥。

    不过作为新世纪,五体不勤,四谷不分的有志少年,王定真不知道化肥要怎么做。

    不过没关系,他现在手底下有人,可以找人来试验。

    王定特意找来几个老农夫,经验很是丰富。

    将自己的要求说给几个农夫,让他们尝试利用粪便,制作效果更好的化肥,然后在他们自己耕种的田地试验。

    同时王定向他们保证,如果他们的产量低于原先的水平,会给他们补足,如果他们成功制作出更好的化肥,王定还会有额外奖赏。

    另外王定也想在任命一个典农校尉,专门负责屯田的诸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