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三人一路往南,随意游赏山川河泽,经吴郡诸县,这一日到了钱塘江畔。此江又名浙江、渐水、富春江,流经钱塘县南后称作钱塘江,江面逐渐开阔,往东注于大海。陆英与朱琳琳第一次来到此地,临江远眺,不禁胸怀舒畅,中心开朗。

    此时江边并无渡船,杨子猷正自奇怪,往日熙攘的渡口为何空无一人。却见上游驰来三五艘快船,船上都是持戈武士,每船七八名,船头为首立着一武官,两裆革甲裤褶戎服,腰悬环首刀。

    三人颇觉诡异,此处并无战争,也未听闻有叛匪起义,何故军卒将民船都征召了去。

    犹疑间,那武官身后闪出一人,开口喊道:“朱姑娘,要渡江吗?我可以渡你过去!”陆英、朱琳琳定睛看时,不是王仲玠是谁。

    朱琳琳气得七窍生烟,弯腰在河滩捡了一块石子,劈头盖脸就扔了过去。陆英惊讶发现,这一掷去势快逾电光火石,稳如离弦之箭,隐隐有上乘暗器的劲道。

    那王仲玠正在得意傻笑,忽然间飞石已到近前,吓得他大喊一声,一弯腰差点栽进水里。

    本来就算他弯腰躲避也已来不及,但他身旁武官倏然拔刀,急急格挡,“当”的一声石子打在刀面上,火花四溅。那武官手中刀拿捏不住,应声落在船头,差点当场给王仲玠送走。

    王仲玠被身旁军卒一把拉住,好容易直起身来,怒道:“姓陆的,你竟敢暗算本公子!陈屯将,那个道士擅使妖法,你等千万当心,不必跟他废话,可就地格杀!”

    这姓陈的武官是当地守军屯将,名陈文霸,出身庶族,投军十数年,到如今手下指挥两队兵卒,大约一百人。为了巴结当朝幸臣王国宝,不惜私自调动军士,将渡口船只尽数征用,停靠在上游三十里处,又亲自带兵随王仲玠来此捉人。

    王仲玠称有一名道士,得罪了会稽王,畏罪潜逃,还拐带了建邺朱家大小姐。陈屯将也不去分辨他所言真假,至少他身上有王国宝辅国将军的印信,还有王大人与会稽王的往来文书,必是王家公子无疑。只要傍上了会稽王这棵大树,何愁不飞黄腾达。

    陈文霸恼恨地捡起环首刀,眼中怒火燃烧,瞪着陆英喝道:“杀!”

    此时快船已靠近渡口,三十余名军卒嗷嗷喊着冲上岸来,五人一排横担长戈,结阵冲向陆英。陆英冷冷一笑,也不多话,上前几步,左手袍袖挥动荡开戈峰,右手中拂尘上刺下扫,第一排军卒或捂脸、或捧腹尽皆倒地不起。

    陆英脚步不停,故技重施,又将二三排军卒一一放倒。后面三排兵丁见这道士果然会妖法,顾不得屯将军令,转头四散奔逃。

    那陈文霸看到三十余名健卒顷刻间伤的伤散的散,不由恼羞成怒,舞动环首大刀跳上岸杀来。

    陆英待他近前,拂尘扬起,先打在他手腕之上,陈文霸吃痛握不住刀,眼看着大刀脱手飞出。他倒也是个勇悍男儿,仗着冲劲继续往前,张开双臂想要将陆英抱住。

    陆英拂尘空中一转,啪地打中他右脸,立时鲜血飞溅。谁知陈文霸仍然不管不顾要扑陆英。拂尘丝线拧作一股,借势缠在他颈上,陆英用力一牵,陈文霸如蛮牛般的身躯腾空而起,直直坠入钱塘江中。

    王仲玠见势不好,慌忙想逃走,可惜船上只剩他一人。他自幼锦衣玉食,虽长在江南水乡之地,却哪里会摆舟。

    那快船离了堤岸,春江水急,将他连人带船顺流漂下。王仲玠感知船越来越往东去,惶惶然大喊道:

    “朱小姐救我,我不会游泳!快救我,不然要漂到海里去了!朱小姐,陆道长,我不敢了!快救我!”

    杨子猷开怀笑道:“你且去欣赏一番大海波涛,等到仲秋钱塘回潮之时,便能回来了。”

    陆英、朱琳琳尽皆好笑,但即使想救他,也无能为力,何况如此可恶之人,救他何为!那陈文霸倒是会水,在江中挣扎了一阵,到了下游数百步处,方爬上岸来。此时他再不敢寻陆英麻烦,只盼尽快找到人来搭救王公子,将功赎过。

    三人跳上一艘快船,只有陆英会划船,于是他摇起桨来,横渡钱塘江。过江之后,仍需六七十里可到会稽郡山阴城。好在此地水网纵横交通,自可泛舟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