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接下来,则是镇国公之子,得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得封奉国,奉国公之子,得儿子封镇国公府。

    “如此一代一代下来,依靠国库供养的家族,可谓成倍增加。

    “至于财务支出,一位皇子一年的俸禄,也就是俸禄,一年就是十万石。

    “各种贵族的数量,加在一起,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对诸侯而言,他们没有任何政治上的自由度,他们的饮食和穿着都受到约束,但是他们的生育自由是肯定的。

    “大部分的诸侯,都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想要自立门户。

    “有了孩子,就应该有更好的条件,一代代的发展下去,我们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明朝初期,皇上为诸侯谋逆而发愁,明朝中叶之后,皇上为如何供养这帮人而发愁。

    “嘉靖时,明代御史林润上了一道折子,上面写的很明白:京城一年供四百多万斤粮,而诸侯们一年又要用八百多万斤粮。

    “特别是在山西,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城市,一年有一百九十万斤的粮,但是各地的诸侯国,则用掉了三百万斤以上的粮。

    “河南有九十四万斤粮,而各地诸侯用掉的粮,则超过一百九十万斤。

    “这就是说,就算把整个国家的赋税和粮食全部拿出来,也无法满足这些诸侯们的口舌。

    “除了这一笔钱之外,诸位诸侯,也有赚钱的本事。

    “在政治上没有希望,在军队上要转向,因此,所有的人都在想着要转向经济。

    “可是,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又如何发展经济呢?最重要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最为确定的方法,当属“钦赐”,即从朝堂上求取田产。

    他说:“在明代中后期,例如宣德、正统时期,一般只有数十亩地,到了明代中叶,则达到数千亩,乃至数万亩。

    这种做法的后果,可以想象:使诸位诸侯富足,使国库受损。

    “封地的数量越多,国库的税收就越少,再加上供养诸侯的巨大开销,即使在和平时期,国库也经常出现赤字。

    “如果遇到灾难和战争,我们的经济会更紧张。

    “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停止扩张,大部分的藩王,一生都在寻找财富的来源,他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掠夺平民的土地。

    霸占平民的土地?

    朱元璋生平最讨厌的事情就是抢别人的土地,可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的子孙竟然敢抢别人的土地!

    “诸侯夺田之术,大抵有二:一是作伪,将自己看好之良田,与官员合谋,认定为不毛之地,请求朝廷赐给,再以武力夺之。

    第二种叫做“投献”,是许多负担不起赋税的平民,为了躲避赋税,主动将自己的土地托付给各诸侯国。

    因此,在明代中晚期,土地的吞并现象日趋严重。

    “到了明朝末期,河南的土地兼并十分激烈,中州地半归藩国所有,这意味着,诸侯们占据了将近半数的领土。

    因此,河南也就成为明代后期农民运动的一个“重灾区”。

    “朱常洵,曾经一口气得到了四万多亩的封地,却被农民李自成杀死了。

    “明朝末年,各诸侯国的庞大财产,一般都是由他们自己积累起来的。”

    里面的东西,他都是藏着的,不愿意暴露的。

    “一场暴动,差不多全部被农民军队吸收,成为他们的经济和粮食资源。

    “明代是因农民的叛乱而灭亡的,在这一点上,诸侯是“大贡献”的。

    朱元璋一听,顿时气得七窍生烟。

    朱元璋勃然大怒,脸色阴沉如水。

    “祖父,您这是什么情况,是不是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朱允通察觉到了什么,连忙询问道。

    “不会不会,没事,就是想起了以前的一些事。”朱元璋说道。

    “老爷子,您似乎对这些东西很有研究。有了历史,就有了历史。”

    朱元璋觉得三孙子只是提到了诸侯们的危险,并没有提到怎么对付诸侯们。

    既然如此,他就顺水推舟,从老三那里得到消息。

    朱元璋道:“我记得古代有一种斩草除根的办法。”

    “哦,是吗?老朱为什么会想到这一点?

    “难道老朱在做割据的打算?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就太丢人了。

    “老朱是个非常顽固的人,他一定不会的。

    朱元璋心想,既然我已经意识到了诸侯的危险,那就一定要纠正!

    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明,可不能让后人给我们添乱啊!

    在江山大义面前,我们的名声又有何意义?

    在他的晚年,他干过很多蠢事,像是“巫蛊之乱”、“李广利之乱”之类的事情。

    最终,皇帝留下了着名的一篇《轮台罪己诏》,这篇文章被称为“太宗皇帝”。

    在《忏悔书》中,皇帝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综合检讨,并对自己的国家进行了适时的修正,使之停止了对匈奴的进攻,并重新回到了汉初“安民”的方针。

    正是因为他的“忏悔”,并对国家政策进行了相应的修正,这才避免了西汉的提前覆灭,并为后世的《昭宣中兴》作好了铺垫。

    马光说的是:“既有灭秦国的过失,又没有灭秦国的灾难。

    既然连皇帝都当众认错了,那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是啊!

    当初,汉武帝还不是把那些诸侯势力壮大的事情给处理掉了?

    比如汉武帝的“推恩”,就是为了让三孙在铲除藩王上更有条理一些。

    朱元璋说道:“你知道汉武帝的‘推恩之法’吗?”

    朱允通也不隐瞒,将这件事说了一遍,也将这件事说了出来。

    “所谓的‘推恩’,就是将原本属于各个领主的领地,从原来的长子,变成了长子,次子,第三个儿子。”

    “根据汉代的制度,‘推恩’所组成的侯国隶为‘郡国’,等同于‘郡国’。”

    “一个拥有大片领地的国家,分裂为大片领地的诸侯,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国家不断收缩,而另一个则是帝国不断扩张的局面。”

    “有了这个命令,朝廷就可以让一个国家分崩离析,而不是剥夺其他国家的权力。”

    “如此一来,侯国辖地只剩下数县,疆域扩张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且,给诸位诸侯一个机会,也能让诸位诸侯感受到陛下的仁慈,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这位汉武帝,还真是厉害啊!”

    朱允通话音刚落,朱元璋就再也没有听到朱允通的声音了。

    “没有了?”

    “没有了。”

    “啊,这位大汉皇帝,真是好手段啊!没有任何瑕疵!”朱元璋说道。

    “不错。”朱允通点头。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实际上,汉武帝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推恩’的最大优点,就是铲除诸国的隐患,加强中央权力。

    他说:“不过,单就发展经济来说,“推恩法令”比不上“分封法”。

    在分封制度下,由于土地面积相对较大,所以可以构成相当大的市场。

    “在这个国家里,几个市场可以被建立起来。

    他说:“但凡有分封之地,必有地方性的保护主义,这对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大市场是不利的,因而妨碍了商品的流通。

    “也不会出现社会性的大生产。

    “领地变得更少,而小国变得更多。

    “小国在经济上享有特殊的优待,造成了许多封闭式的市场,这是非常有害于市场流通的。

    “到处都是地方保护,每一次行动,都会有一套完全不一样的市场法则,这样的生意还能做得下去吗?

    “如果是在一个小国家的时候,这并不算什么。

    他说:“可是,越是发展,就越是出现一个个的小国,那也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生产力决定了它的生产关系,它又反过来影响了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不能与生产力发展相一致时,就会妨碍生产力发展,那时,就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就是一个王朝更替的时代。

    朱元璋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推恩”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