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周成道:“这么说,皇上已经同意将天工院建在工部了?”

    “这件事情就拜托你了。咱们不用担心,只要好好度过这个新年,其他的一切都会在明年的春天发生。”

    老朱说着,便将周成拖回了宴会厅。

    无论在大厅里的什么地方,他都把自己说成是他的女婿。

    一月之后,除夕已过,春暖花开。

    一切都变得焕然一新。

    上林苑通往皇城的道路,已经被工部用自己研究出来的混凝土,铺成了一条水泥路。

    这一段水泥路面平整平整,不再是那种凹凸不平的样子。

    不管是坐着马车,走着走着,都没有在路上留下丝毫的痕迹。

    任凭风吹日晒,风雨冲刷,也丝毫不会让这条道路变得平整。

    不出所料,工部的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而这条平整的道路,也让皇城中的许多权贵们,看到了这混凝土的奇妙。

    如果以后用混凝土铺成一条马路,那该有多好?

    顿时之间,混凝土就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工部靠着销售的混凝土,大把大把地赚钱,真正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卑躬屈膝地向户部求援。

    最关键的是,就在不久前,工部竟然还建立了一个专门从事枪械与机器的天工所。

    这些机器大多可以投入到工厂中去,让工厂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听说现在工部研制出来的枪械,威力比现在的还要大。

    为了研制一种新的枪械,他们损失惨重。

    看到工部这一次华丽的逆袭,所有人都是羡慕嫉妒恨。

    不过是周成给了他们一点提示,他们便被皇帝这么看重了。

    若是周成真到了工部,岂不是说,他们在六大部门中的位置,将会一飞冲天?

    至于周成,则成为了其他六个部门争夺的目标。

    他们纷纷给老朱上了一封信,请周成亲自过目,提些意见。

    老朱坐在那里,望着那一摞一摞的公文,心中已经是喜出望外。

    “周成那混|蛋,可是整个内阁都在讨论的话题。六个部门都等着周成来检查,怎么就不喜欢周成?”

    朱标在旁边笑道:“周老板的本事大家都看在眼里。工部现在能有这样的成就,周大人居功至伟。

    “我去皇城看过从上林苑到京城的水泥路,修建的很好,很平整,很结实,很结实,很受人欢迎!”

    “听周成这么一说,这条路就算是在这里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也不会出现任何的凹凸不平?”

    “这家伙不但把这件事做好,还替我们工部解决了银两短缺的难题,如今我们工部可是除了户部之外,最富有的地方。”

    朱标微笑道:“自从建立了天工学院之后,工部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了。”

    老朱看着手中的卷宗,冷笑一声,说道:“但依旧有些人,想要捣乱。你去查查胡唯庸的奏

    章。”

    朱标接过老朱给他的奏章,上面全是胡唯庸的奏章,说的全是为了研制一种新式枪械,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让他立刻中止。

    这一刻,老朱真想将手中的奏章狠狠的砸进胡唯庸的口中。

    朝中,除了胡唯庸之外,其他人都是在不断的提升。

    老朱甚至在想,自己让胡唯庸进入内阁,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朱标知道老朱在想什么,他合上折子道:“父亲,要不咱们每年都来一次,这样的话,我们的内阁就可以换人了。”

    老朱大喜过望:“太好了!大哥,跟着周成混久了,你的城城也变深了。”

    上林苑衙门内。

    周璜率领的三千步兵,也到了最繁忙的春天,田地里到处都是劳作的人影。

    日出而作,汗水落在地。

    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周成望着上林苑里春播的画面,有那么一瞬间,他有些唏嘘。

    如果种得好的话,等到秋天的时候,就能生产出新的品种来。

    农田中的青青幼苗,都是周成精挑选出来的最好的幼苗,一旦成熟,经过多次的混血,收成将会直线上升。

    周成看到上林苑耕地绿意盎然,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要知道,他刚来到大明之时,也曾在大明之地,为生存而奋斗。

    他看到了许多平民百姓在饥饿之中死去。

    在这个时代,一切都要看天气,如果天气好,人们还能活得更好,但是如果天气不好,他们就会被活活的饿死。

    不过,等他们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大明人就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周成心想,大明的子民能够有个温饱,那就是他的功劳了。

    大牛满头大汗的从农田中走了出来,兴奋地叫道:“大人,这一季的麦子,谷子里都是谷子,等到了夏天,一定会丰收的。”

    “最起码,一亩地能产出两斤粮食。大人,我能跟在你身边,实在是三生有幸。”

    站在一边,一脸泥土的周欢冷笑一声,“二石?你就不相信周哥吗?按照它现在的生长速度,应该有三块石头。”

    听到周璜和大牛这么说,周成也不是很确定,不过,他相信,如果是第一次种植,一亩地能出个三五百公斤的产量。

    哪怕只有三五百斤,也比现在的大明一亩地要多得多。

    周璜和大牛看着周成立下的赫赫战功,难免会夸赞几句。

    他们平日里看到的农夫,一亩地能产一斤就很了不起了。

    像周成这样,能在温室里种出高产的蔬菜,他种出来的大米,一亩地能比一般人多出一倍。

    周成朝大牛和周璜两人挥了挥手,让两人落座。

    “我们还是去吃点东西吧!上林苑那数千万顷的田地,二位也是劳心劳力。”

    周璜赶紧抱拳说道:“和周哥混,什么都有,什么都有,什么都不是难事。”

    周璜一番话,将下等人的艰难说的淋漓尽致,大牛赶紧附和:“周千户所言极是,若不是遇到周哥,我们这些小弟,怕是要暴尸野外了。”

    周成一边把手里的包子往周璜与大牛手里塞,一边感叹:“这天底下,能有个热包子的人,不知有几个。”

    “早点增产,那就是大功一件。”

    “这件事一旦办成,皇帝陛下重重有赏。”

    周璜与大牛面面相觑,将手中的包子一口吞下。

    他们只需要勤勤恳恳的种地,就能混得风生水起,这么好的机会,竟然落在了他们的头上。

    否则,两人的人生,将会完全不同。

    周璜或许会带领自己的兄弟,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只为混一口温饱。

    大牛一伙人很有可能会被官城追杀,最终只能坐牢。

    他们的人生,在遇到周成之后,便开始了无声无息的变化。

    这两个人的生活,简直是太幸福了。

    他们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养活自己,而且,如果他们在上林苑做的好的话,还有薪水。

    而这些,都是因为周成。

    周璜和大牛在饱餐一顿之后,便默默地返回了上林苑,在田里干活。

    周成隔着很远的距离,就能清楚地看见,上林苑大门外,有数不清的人影正满头大汗地在犁地,面对着泥土和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