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早朝。

    大臣们还在为一些起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上天。

    沈阔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他发现其实上朝也没什么意思,经常见大臣的家事被谈论到朝廷之上,被对头当朝羞辱,互相骂街,要不是朝廷内禁止斗殴都容易打起来。

    以前沈阔还挺热衷于给他们断案子,可是时间长了也觉得无聊,今天底下的人吵着吵着都变得安静了。

    就连吵架吵的最狠的两个大臣这会儿也偷偷的瞟着皇上,不知圣心如何。

    左相对沈阔道:“陛下可有烦心的事儿?”

    沈阔道:“是有两件烦心事,想要跟众位爱卿商量一番!”

    诸位大臣一听,还真有正经事儿,立刻洗耳恭听了起来。

    沈阔道:“科举和种田乃国之根本,如今这两件事情现在人才凋零。田地开垦有限,因农税过高,大部分荒田被遗弃,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好办法?”

    .以前农耕税比较重,现在已经免除了大部分农耕税。因此皇上还多次遭受保守派的抨击,纷纷认为农耕水是约束当地老百姓最重要的一个手段,一向是国库营收的重点,不该废除此事。

    但这事儿却被沈阔一票否决了,他坚决地要废除一部分农田税。

    大齐国人口众多,产能仍有不足。虽说已经有土豆这样的农作物了,但是光一种还不够。

    沈阔想着多引进一些果蔬,多培养一些农技方面的人才。

    只是这事说起来容易,想要从头抓起,却是难上加难。

    底下的人议论纷纷,说的都是一些废话。

    左相看着沈阔越发皱紧的眉头道:“陛下莫非有什么好建议?”

    沈阔道:“以后给种田百姓拨地,鼓励他们种田。还田于民。”

    耕田大部分都在一些大财主的手中,或是世家子弟手中,老百姓自己手中的田地少之又少。

    沈阔想着,那些荒田放在那里也是浪费,还不如送给百姓们耕种。头三年免除赋税,而后五年减免部分税务。

    沈阔的想法才跟底下的人说了,地下的人就议论纷纷:“皇上,不可啊!”

    “一草一木都是皇家的,怎可给下面百姓瓜分了,况且给他们也太过优待。惯出脾气来,将来如何再收农税?”

    “陛下,国库已经没钱了,这个时候您还要减免农税,要是碰见大事儿,拿不出钱来岂不是让天下百姓笑话!”

    底下的人吵成一团。

    以前沈阔刚登基那会儿会急于说出自己的道理。

    但一人难抵百嘴。

    弄的沈阔都想发脾气。

    后来他也有了经验,这些人反对也只是一时的。只要他能坚定看法,最后还是他说的算。

    这些大臣,遇到什么事儿都想要反驳一番,如此来证明观点与众不同,专门唱反调。

    前朝的皇帝为了表现自己的贤能,哪怕心里气的都要吐血了,脸上也要夸奖这些敢于直言相谏的。

    沈阔则不然。

    把话题抛出去了,朝中吵的不得了,他却一言不发。

    朝中大臣,只觉得沈阔无比反常。

    渐渐的也都不说话了。

    沈阔道:“诸位爱卿,农税之事先放在一边,还有一事需要讨论,就是科举。我想在大齐国内,开展官办私塾,免费教十岁以下的孩子们启蒙。”筆趣庫

    这些是从漠北传下来的经验,已经形成了一些体系。但是还没有全国大范围之内的推广,沈阔斟酌再三才说的,但却无异于给朝中的大臣们当头一棒。

    刚才耕田一事就吵的沸沸扬扬,现在要开展官办私塾,简直异想天开。

    “陛下想法虽好,却极难推行,国库没有银子了,如何开展官办。”

    “学问乃是高雅的事情,放在田间地头,辱没了文字和圣贤之书。”

    沈括还是没忍住:“一派胡言,开启民智,乃是历朝历代重要的事情。如此才能开创盛世。要开官办私塾不用很多钱。就算用一些,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沈阔也知道抛出这个话题,足以让诸位大臣消化一些时日,随后留下功课,让他们各自去想解决办法,他要的是能帮着一块处理问题的大臣,不是一个说啥反驳啥的大臣。很快下了朝。沈阔还把重臣都叫到书房,再一一的询问,沈阔所想是否可行。

    被肯定了好几次,沈阔才开始准备其中细节。

    一晃又过了一个月。这两件事儿同事发了出去。

    大齐国上下轰动。

    此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不知能否像重臣们所预料的那样,会为日后的盛世奠定基础。

    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

    大河下游最普通的一个村落,突然来了一个监察御史和十几个官差,村里人都被吓到了。

    村长颤颤巍巍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一经询问,才知道这监察御史是监督发放救济补偿款的,是从京城来的人。

    大齐国地方很大,总会有一些受灾的地方,像他们处于大河下游,今年种的麦子就被水淹了。

    一到发水他们就会提前走,可是人能搬走,房子和地里的小苗无法挪动,只能眼睁睁看着一辈子心血付之东流。大水退去,家里全都是二尺深的黄泥,地里颗粒无收。

    听村长说,他们受灾不用交税了。

    这已经是上头的优待了。

    可就算不用交税他们仍然活不下去。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是人伢子最猖獗的时候,未出阁的大姑娘三斗米就能换走。家里的孩子卖掉也只能换两斤小米。

    所有人都笼罩在痛苦中,上头来人了,说皇上得知此事,特派了监察御史和补偿款。

    这种钱要是没人督促,一定会中饱其他人的私囊!

    皇上别看平日极好说话,言说哪个不要命的贪官敢动救济款,会被剥皮填草,用最重的典。

    大河下游的村落,发到了银钱,衣裳和麦子粮食还不肯相信呢。

    皇上是万民的皇上,怎么会知道他们这样小的村落发生的事儿呢。

    但领到救济所有的人,有人哭了,朝着京城的方向又下跪又磕头的。

    感谢皇上,让他们活下去。

    地方大总会有一些受灾的地方,有的地方是水灾,有的地方是旱灾,有的地方是蝗虫灾。一般受灾之后都是青黄不接,最是死横尸遍野,饿殍满地。很多岁数大的老百姓都已经习惯等死了,没想到的皇上会拨一下款项来老百姓的。

    这带给普通老百姓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未来数年,都念念不忘。

    皇上都如此关注灾情,送了东西和监察御史,当地的官员也无法袖手旁观,积极的处理这些事情,上下一心,处理非常快。

    当地官员道:“皇上一定要让大家能吃的饱饭,熬过这一段,再好好生活!”这话说的简单朴实,很多老农民却泪流满面,不知道人群中谁喊了一句,皇上万岁。很快这话就声音震天。

    每家每户做的登记,根据耕种的面积零补偿款,基本上都是一袋粮食或者两袋粮食,这些东西一旦受灾粮价飙升,给粮食是最实惠的,比给钱还好。

    拿到粮食,老百姓还像做梦一般呢。

    这皇上真好。

    他们虽不知如今的皇上是谁,但一点不碍于他们夸奖皇上。

    村长道:“好事儿还不止这一件呢,听说以后县里有免费的私塾了!”

    什么?私塾还能免费。一听这个事儿,所有人都竖起耳朵。

    一般私塾束修收费极贵。没有点儿钱的人根本去不了。

    普通老百姓最尊重学问,只有读书才能改换门第,十里八乡要是出现一个举人老爷,全村都跟着荣耀。再不行只要十几个斗大的字,到县里也能找一个体面的工作,比他们在土里刨食强。

    免费私塾他们是想都不敢想的,几户人家供一个读书人都费劲儿,如今有着免费读书的机会,一个个都开始刨根问底的问了起来。

    不知他们的孩子有没有机会去学。

    村长以前没发现他们这么关心上学。果然免费一出,谁都难以抵挡这个诱惑。

    村长道:“县里的确有免费上学的机会,要是想去,就提前做好登记。”

    有人想去,也有人不想去。毕竟都去学习了,家里的田地怎么办。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可都是最好的劳动力。

    村长道:“我劝你们先都报上名,以前想上学还没机会呢。”

    话糙理不糙,一听也的确是这样,纷纷报起名来。各地听闻此事,都十分火热。

    当地那些私塾教书先生快气坏了,他们本身可以靠着束脩和供奉,活得很不错,但是现在有了免费的私塾,那他们怎么办?

    财路被人断了,后来衙门里的人还专门找了他们谈话,问他们愿不愿意去做公家的私塾先生。每个月给他们固定的银子,虽然比不上他们自己挣的多,但是也算不错了。

    而且吃皇粮这个机会可是不常用,有很多人回去想了一想就答应了,也有的人死扛到底的。他照样开自己的。反正有人是不愿意跟乡下泥腿子混在一起的。

    上面听说后也不强求,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实属正常。很快民办和私办一起开了起来,沈阔这亮相举措不光是在农民那里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在读书人那儿也得到了一些正向的反馈。

    这些消息又被送到京城里,沈阔看见了之后心里有些安慰。这些日子连心情都变得好了。他的苏暮谦一块儿喝茶。

    苏暮谦道:“怎么那么高兴!”沈阔把这事情一说。

    苏暮谦一愣:“还算值得!”这段时间沈阔忙活这两件事儿,连饭都顾不上吃,终于得到了好的结果。

    帝后都在寝宫内,这里温情满满的时候,突然被人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