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三月二十八,唐家嫁嫡长孙女。

    因为是沐休日的缘故,陶砚也会跟着她们一起去,所以等时辰差不多,他们几人就带着许婶子婆孙,以及陶砚的小厮二牛出发了。

    谁知却堵在了路上。

    “这外面人真多啊,”马车上,丁氏随意地往外面望了一眼,感叹道:“唐家娶孙媳妇的时候我们没有收到帖子,但听说也是请了半城的人,那天唐家外头的那条街上,都堵得走不动道了。”

    “应该和今天差不多。”

    柳二丫也感叹着,她到城里这么久,还没看见有这么多的人一起去一个地方呢。之前张知县家虽然三番五次地办喜事,但也不是谁都能够进知县家门的,也就县衙的人、县城里有身份地位的人家、以及一些大商家等人能够去。

    而且到了后来,知道这个张知县喜欢钱,别人送的钱越多他越高兴之后,有身份爱惜名声的人以及大商家等,对知县家的帖子都是能避则避。

    就比如陶家前街的张秀才,去了一次之后,后面的就都以要专心准备乡试推了。不管是知县过寿还是知县纳妾,都不屑理会。

    但唐家不一样。

    唐家这次除了给全城有功名的人家下帖子之外,还给那些乡绅、村长村老、读书人家以及姻亲故旧都下了帖子。

    别的不说,唐家这次给家中五房子弟的姻亲们就准备了一百来桌。比如陶砚他温叔所在的温家,二十年前就有一个姑母嫁到了唐家。富庶的唐家不但平时积善行德,还热情好客,今天温家全家都在邀请之列。

    几十年联姻下来,唐家和石县本地的大家大族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也就是陶家人丁稀少,所以没有和唐家有过往来。

    “老爷,前面堵住了。”

    驾车的二牛敲了敲马车,低声问道:“老爷,是要绕道还是就在这儿等?前面堵着许多辆马车,过不去。”

    “过不去?”

    柳二丫没想到他们刚说完唐家长孙成亲那天整条街都堵得走不动道,就真的堵得走不动道了,不由得掀开窗帘往前面看了一眼。

    果然前面马车一辆接着一辆,除了马车之外轿子也是一顶又一顶,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猛地一望过去就有一种全县城的马车和轿子都在这里了的感觉。

    “我们就在这儿等吧。”

    陶砚同样也往前面望去,“绕路也避不开前面的马车,而且剩下的路还有些长,走路过去也不太好。不急,我们就在这儿等吧。”

    其他人都没有意见。

    于是一家人就坐在马车上等待,时不时地说些话,直到半个时辰过去前面才又通畅起来,马车得以顺利前进。而这个时候,刚才为什么路会堵着的事情也传开了,据说是知县大人亲自来了,于是唐家人都出来迎接,在门口寒暄了许久。

    “知县大人?”

    周围的人小声议论,“知县大人怎么来了?”

    也不怪人好奇,毕竟只是嫁孙女儿,虽然唐家很重视,办得也非常地隆重,但对于知县来说是可来可不来的。

    “怎么不来?”

    回答的人小心翼翼,好像生怕被谁听见,“唐家请了这么多人,肯定也请了他啊,不然岂不是显得不恭敬,人家想来就来。你是不知道,刚刚在门口的时候,他还夸了唐家的女儿们貌美如花呢。”

    但这对于唐家女儿而言可不是什么好词。

    即便是‘德、容、言、工’里面的‘容’也不单单指的是容貌,而更多的是指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

    唐家的女儿一门不出二门不迈,外人连唐家有几个女儿都不知道,张知县这一开口就是‘唐家的女儿们都很漂亮’。

    简直是把唐家的脸面扒在地下踩。

    于是等柳二丫和丁氏坐下的时候,张知县说唐家女儿貌美的事情就传开了,还有人在暗地里猜测张知县是不是想要纳唐家女儿为妾。毕竟他才来一年,就先后纳了两房妾室,其中一房还是本县乡绅的女儿。

    他看上唐家的女儿也不奇怪。

    毕竟唐家虽然富庶,但唐家老太爷死后就没有一个人做官,唐家大老爷虽然是秀才,但也只是一个秀才罢了。唐家只是大一些的乡绅,张知县若是想要纳唐家女儿为妾,那么在外人看了唐家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同桌的周巡检太太便是如此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