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雪茹因为要抚养三个小孩,在学校读书学杂费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压力很大,李新立时不时地发病,让雪茹整天提心吊胆,附近的人都不敢请李新立做工,生怕他在自己家里摔倒出了差错负不起责任,这样一来,李新立就只能在家里做些农活,赚钱少了,雪茹的日子自然更加艰难。

    雪茹的第二个儿子叫小华,还在读初中,这天,小华的班主任老师忽然心急火燎地跑来找到雪茹,说小华出事了,在学校跑步时突然摔倒在地下,现在已送到医院去了。

    雪茹听说小华出事了,当时就吓坏了,忙和李新立一起赶去医院看儿子。

    一到医院,见儿子正躺在病床上,额头都摔了好大一个包,不过看样子又好像不是太严重,忙问小华怎么了,小华见了母亲,忽然就哭着说:

    “妈妈,我这是怎么了?怎么我的双脚突然好像不听使唤了?都好像没知觉了?”

    雪茹一听也吓呆了,忙问:

    “儿子,你的脚怎么了?可别吓妈妈啊!”

    雪茹又转身问医生;

    “医生,我儿子怎么了?他得了什么病啊?”

    医生把雪茹和李新立带到门诊室,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一下小华的病情,说小华下肢突然失去知觉,不听使唤,所以跑步时突然摔倒,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里只是小医院,医疗设备各方面都有限,没办法做出判断,建议赶快去大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雪茹一听慌了神,家里连维持日常开支都很困难,哪有钱去送儿子去大医院检查啊?

    回到病房,雪茹看着儿子躺在床上,忍不住落泪,她按了按小华的脚,问他:

    “小华,没感觉吗?”

    小华说没有,雪茹哭着说: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得这样的病啊?”

    “妈,我会不会瘫痪掉啊?我会不会从此站不起来了啊?”

    雪茹说:

    “别胡说,别担心,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为了给小华治病,雪茹和李新立开始四处去借钱,不过从来都是上山打虎易,开口告人难,平时左邻右里或许都很客气,但真到开口借钱时却都显得有些为难,而且这钱也不是借三块五块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雪茹和李新立到处借钱也没借到几块钱。

    雪茹想到姐姐双芹也许有钱,或许她可以帮自己渡过难关?于是雪茹就去找到双芹,想借一万块钱去给儿子看病,双芹听说雪茹的儿子小华生病了,躺在床上没法走路,也很关心,只不过雪茹一张口就要借一万块钱,却让双芹感到为难,只好说自己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来,雪茹流着泪说:

    “姐姐,如果我有办法都不会来为难你的,不过我实在没办法了,都不知去找谁借。只求你帮我一下。”

    双芹说:

    “雪茹你怎么也是我妹,我能帮你自然都会帮你,不过一万块我现在真拿不出,先给你一千块钱吧?”

    雪茹还能说什么呢?双芹肯给一千块钱也是天大的人情了。

    雪茹又去找大哥信非和嫂子,老母亲傅明玉听说外孙小华生病了,也十分着急,在房间里塞给女儿三百块钱,那是她自己攒下来的一点钱,大部份是双芹给的,理之也给过,不过理之是好久都没回来过了。

    信非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身体时好时坏,当初医院怀疑他得了尘肺病却又因找不出证明,没法去医院做检查确诊。现在见雪茹上门想借钱,实在是有心无力,不过好歹也是兄妹,信非两口子还是给了雪茹一百块钱。

    雪茹又去找德成,想求德成帮帮忙,德成其实都好多年没见过雪茹了,见雪茹来找自己是因儿子生病了想借钱,便说自己日子也不容易,要养两个老人,还要帮儿子女儿成家立业,不过德成还是借了五百块给她。

    雪茹东奔西走好不容易才借到两千块钱左右,便带着儿子小华去大医院里做了一下检查,医生说小华是患上了“重症肌无力”病,雪茹也搞不懂这是什么病,医生说他的症状就是肌肉无力,不听使唤,要赶快治疗,不然拖下去会有彻底瘫痪的风险,雪茹问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啊?医生说这原因可复杂了,也许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后天因素等等,还说比如怀孕时乱吃药等等都有可能,不过也没办法确定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发病。

    雪茹听说乱吃药会导致孩子生病,有些疑惑,就问医生吃苯妥英钠对孩子有影响吗?

    医生说苯妥英钠是抗癫痫药物,你吃过吗?雪茹说我没吃,不过他爸爸吃过,医生听后哦了一声,说:

    “吃苯妥英钠到底对小孩有没有害会不会引发这种疾病,我不敢肯定,因为我没专门研究过。”

    “医生,那我儿子治不治得好啊?”雪茹急切地说。

    “能不能治得好没人敢保证,但要尽早治疗,越早治疗越有利。”医生说。

    “哪治好得多少钱啊?”雪茹又问。

    医生说:

    “具体要多少钱不好说,不过这是慢性病,不是一两天就能治好的,如果以后病情控制不好,也许几十万块都不一定够。”

    雪茹一听说要几十万块钱,当时就傻了,她对医生说:

    “我连一万块都拿不出,又去哪找几十万啊?”

    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