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当然,《华夏好声音》成功的因素,不仅仅只是这些。

    第四个原因,就是他们专业的态度和传递“正能量”。

    “好声音”的专业不仅是主持人的专业认真,尽管主持人华少一再被媒体和公众调侃“卖凉茶”,但不妨碍其执着依然,再加上漂亮的“贯口”,人气扶摇直上。

    还有,学员在认真地唱歌,导师在认真地“转椅”。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节目的创编者,他们从国外引进版权,从国外进口专业设备,这些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水准。

    “华夏好声音”从一开始就被定位成一个专业的励志的音乐节目,凭借整个节目组这种认真的精神,他们大体做到了。之所以强调专业因素的重要,是因为目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不容易有专业认真的精神,甚至不少人认为,怎么无厘头就怎么来。

    这无形中就把观众当傻子,一胳肢就乐。但观众其实不是那么容易被逗乐的。何况,大家看电视,也不是一味为了傻乐,有时大家还是需要被感动,需要唤醒内心某种柔软的东西。

    为此,观众甚至不会吝啬自己的泪水。而这些,在“华夏好声音”里并非鲜见。正是这些“正能量”的传递,才使观众们感动了一个夏天。第四、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看点。

    可以说一档综艺节目的成功离不开群众基础。从大的背景来讲,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中产阶层迅速增长。中产观众普遍学历较高,消费能力较强,对于他们来讲,节目包装更有时尚气息的一些节目要比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传统综艺节目更有吸引力。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好声音》诞生在十年之前,一定不会像现在这么火。此外,深蓝卫视王牌综艺节目的热播,为其积累了大批热爱唱歌、热爱音乐的观众,这批观众正是《华夏好声音》的种子观众。

    “好声音”放到深蓝卫视来播是再合适不过的,因为深蓝卫视长期的观众培养为节目的热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好声音”中有很多观众们喜爱的看点。

    比如导师“哄抢”学员,这是节目中大家很喜欢看的一个桥段。为什么?因为导师和学员瞬间换位,弱势群体变成了强势群体,甚至可以“摆弄”强势群体。

    强势群体还需要用各种招数来吸引弱势群体,前者因此显示出平日不可多得的真性情。导师们表面“勾心斗角”,但最终无论谁被选择,大家都以温暖的拥抱收场。还有选手们的真情故事也是观众的心头好。

    观众从节目中看到丰富的情感,能跟选手的故事产生共鸣。中国好声音满足了观众对“正能量”的渴求。媒介生态学中提到要将媒介和传播活动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和研究。

    同样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需要的产生和满足是人类信息活动的出发点。人生中与音乐相关的最精彩的人生经历远远比空洞乏味的个人介绍更能让观众对选手留下深刻影响。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成功的营销策略和宣>

    《华夏好声音》从制作起就是制作方和电视台共同出资,而邀请到的四大导师也不收取酬劳,而是在节目和选手产生市场价值之后参与利润分成。

    而学员们则依靠这个平台大放异彩。最终”好声音“的热播形成了制作方、播出方、导师、学员甚至主持人都共同受益的局面。制作方自然赚的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