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自古以来,改革之路就是一条荆棘之路。吴那拉有这个决心,但现实的阻力也让她几乎熬干了心血。八旗靡风,自圣祖爷开始便已经有了征兆,即便是雍正爷那般的铁血帝王,也无能为力。事物都有两面性,八旗,是大清江山的仰仗,同样也是发展的阻碍。

    人都说富不过三代,满人入关已过了百年,生长在皇城根的八旗子弟,早已经不是当年随着□□哈赤,随着皇太极、多尔衮打天下的血性男儿了。越发庞大的人口,在律法约束下,不事劳动的作风,让这些人成为朝廷的蛀虫,课税的负担。要想清理这样一群人,吴那拉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沉重压力。

    永璜得了吴那拉的指令,也见识了洋火炮和□□的威力,开始对吴那拉的改革理解和重视了起来。他重新整肃八旗,建立火器营,特种兵营。动用了大批的洋人,研制新武器。经过严格的考核,那些二世祖之流通通被清除了出去,成为了无业游民。与此同时,吴那拉颁布了懿旨,缩减满人岁银,废除了满人不得务农经商的法令。朝廷的阻力自然是不小,但是由于之前吴那拉的铁血作风,敢于公然以性命反抗的朝臣却也没有多少,毕竟人大都是自私的,能活着,总好过死。

    令人意外的是,虽然不满缩减岁银的大有人在,可是对于废除满人不得务农经商这条法令,绝大多数人却是赞誉颇佳,毕竟这也是为满人造福,为大家开辟了一条新的求生之路,几乎立刻就有一批满人商贾出现在了大清各地。

    和|忙得几乎焦头烂额,吴那拉将他派到了江南,整肃江南官场贪腐之风。吴那拉知道,既然和|有能力成为满清第一巨贪,也自然有办法治这些贪官。把江南拿下之后,国库又能多上一笔数目了。雍正爷抄家的手段,有时侯也是可以拿来借鉴的。

    至于吴那拉自己,则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科技改革上。吴那拉的计划是在五年之内,完成第一阶段。首先,是火器营和特种兵营的建立,有枪在手才好说话。其次,就是要逐步的废除满人岁银制。人总要自立,为生计而拼搏,优胜劣汰,是自然的法则,没有人可以每天走狗遛鸟还能享受朝廷的岁银。第三,是江南官场肃清,让大清没有后顾之忧。第四,是开放广东,鼓励航海和东西方交流。

    西方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大清不需要工业革命,但是那些革命成果,她却是志在必得。有时侯不劳而获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西方人需要黄金、珠宝、茶叶、丝绸、瓷器,而这些大清有得是,以己之有换己之无,很公平的交易。而今正是西方的黄金热潮,对黄金的追捧到达了疯狂的境界,吴那拉开放了香港作为通商口,派了大批海军戍守,用黄金换取机器、武器。

    刚开始不过是小大小闹罢了,但情况越来越好。那些远渡重洋的西洋商人,将这消息带到了大洋彼岸。对神秘东方的向往,以及对黄金的渴望,催促着黄金梦想家们不断的涌入香港这弹丸之地,同时改变了广东沿海地区的经济结构,越来越多的广东人放弃了务农,开始做起了洋人的生意。大清丝绸、茶叶、香料、珠宝的销路甚佳,利益的驱使,让第一批广东民间航海队出现了。

    华夏民族,历来是擅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西方的航海技术让红土地上的渔民们看到了新的财路。他们学习、借鉴、模仿,在朝廷的鼓励下建立了造船厂,建造出了不亚于西方的坚船,开启了航海时代的第一步。

    吴那拉对于这些民间航海队是鼓励的,造船厂和朝廷以‘签约’的方式,彼此利益共享。同时朝廷也是商人的后盾,让他们可以更加没有后顾之忧。

    吴那拉亲自上阵,翻译了许多西方的自然科学著作,命人刊印发行。在六部之外设立科技部,在科举中加入了一门新的机关数术考试,招揽有创作能力的人材,为朝廷所用。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那些写八股文写不出什么名堂的读书人开始转而学习自然科学,希望能够另辟蹊径,在仕途上腾飞一把。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吴那拉在各地设立了官学,年满六岁男童,不论满汉,不论出身,皆可进入学校学习,一时间官学备受推崇,几乎人满为患。

    吴那拉新君上任三把火烧得旺极了,整个朝廷都对她这种近乎飞跃、疯狂的改革方式瞠目结舌。

    直到五年后,吴那拉的第一个改革阶段完成,人们方才看到了这种改革能为大清带来的巨大发展和利益。不管是纺机、蒸汽机,在黄金的诱惑下都流入了大清,给大清的生产力带来了变革,机器生产、成本节约加大了利润空间。有了蒸汽机,吴那拉的操作空间就更大了,吴那拉命人将蒸汽机改良,广泛运用到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大清也出现了第一个蒸汽犁地机。还有蒸汽车、蒸汽船,改变了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认知。越来越多的学子们开始投入了自然科学研究,这能为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和发展前景,

    大清毕竟是农业大国,蒸汽机更多是运用在了农业生产资料上,单亩产值上升到了历史最高点。西方的各种作物流入之后,人们的粮食更加丰富了,即便是西北沙化地带的人们,也可以通过种植仙人掌来获取利益。农业生产力提高了,整体国民的生活水平上升了,这改革才算是成功了。

    吴那拉为此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五年的时间,她把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劳动成果窃取了过来,成功的本土化,变成了大清自己的生产力。手段可以说是有些卑劣,她用黄金诱惑了那些年轻的研究者和商人,让他们乖乖的把西方革命的成品送到她手上。让大清自己产生工业革命是不切实际的,人们的观念太守旧,还有封建社会的结构也不可能允许出现什么工业革命,只能由朝廷出面推广,人们看到了利益,才会信服,才会激发自主性,慢慢的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