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元锦到停车场拿了车,揉了下宋云策的脑袋,发动车子开出去。

    幸好还有个漂亮弟弟看,不然她这火气真压不下去。

    老家南山村地处江陵省,安武市河东县辖区,是一个只有65户,总人口三百多人的行政村。

    河东县是著名的贫困县,南山村则是县里最偏远贫困的一个村子。

    这些年国家实行扶贫政策,下派扶贫干部到村到户扶贫,村子刚刚脱贫。从县城到村子的路,有一半是县道,剩下的一半还是土路,非常不好走。

    元锦本来计划两天能到家,因为路不好走,多用了半天。

    正午的太阳正是最毒辣的时候,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她把东西搬下车,打着遮阳伞走出村子,站在村口盯着后面的山看了许久,认真琢磨让所有人撤离的办法。

    说动自家人容易,要让整个村子的人相信这山真的会塌下来,得想其他办法。

    算算时间,只剩下一个多月,还真有点头疼。

    元锦掉头回到家,爸妈他们还没回来。

    “阿姐,宋大伯他们可能在地里收稻子。”宋云策趴在围墙上,眼睛弯弯地看着她笑,“我奶留了饭,你要不要过来吃?”

    “不用了,家里有稀饭,我弄个菜。”元锦抬头看他,“你不去帮忙?”

    “去,我马上走。”宋云策把脑袋缩回去,不一会就听到大门打开又关上的声音。

    元锦踮起脚尖,隔着低矮的围墙看宋云策往村外的农田走去,无意识抿紧唇角。

    南山村是真的穷。

    她做鬼到处晃荡时没怎么往农村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穷的村子。

    全村没有一家是新房。用石头和木头搭起来的房子,斑驳破旧,人畜混住气味熏天。

    原身拿了裴靖深很多钱,家里还是老房子,她不敢一下子给太多钱给家里,怕被怀疑。大概每个生在农村的姐姐,从小就被要求照顾弟弟,原身不给家里钱,给宋思源的可不少。

    那小子全身上下都是名牌,一双鞋就一千多块,顶得上别人家两三个月的花销。

    等她把泥石流的事情处理好,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宋思源,省得他将来长歪。

    元锦随便炒了个菜,吃完拿了张凳子坐到屋檐下,继续琢磨让全村的人都逃过泥石流的事。

    除了这事,她还得考虑重建的问题。

    原身本科的专业是建筑设计,村子重建将来是要住上几十上百年的,要保留原有的特色,还要够安全。

    最关键的是钱。

    元锦想到这,回屋拿来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打开手机的热点连上网。

    宽带现在还不能装,重建的事情她一个人也搞不定,得让政府出面。

    至于钱,她账户上有八百多万,这段时间买的理财产品赚了不少,总共一千万。这些钱足够重建自己家,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元锦打开软件,埋头写今后的计划。

    首先要统计各家都有那些值钱的东西,预备可以容纳,全村人以及饲养的各种家畜的场地。还得考虑刚收回来的粮食,既然要预防自然灾害,就得把损失降到最低。

    其次是重建,躲过泥石流之后,人和饲养的家畜都不少,要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建家园。

    元锦把所有的问题列出来,挨个打上大大的问号。

    这件事没法蛮干,得科学和迷信相结合才行。她闭上眼思索片刻,准备好一份地质勘察合同,发给地质大学地质勘察专家徐教授。

    为了确保他能看到邮件,她设置了短信提醒。

    徐教授的科研项目缺钱,临时过来赚个外快问题不大,就看他肯不肯接。

    邮件发出几分钟后,徐教授意外回信。

    元锦跟他聊了半个小时,订好机票并支付了一半的订金,合上笔记本电脑,戴上草帽去田里找爸妈。

    村里说话好使的人,一个是村长,一个是下派的扶贫干部梁春晓。

    这俩人这会都在田里忙活。

    南山村建在半山腰的平地上,村外就是大片的梯田和旱地。

    元锦出了村子,根据记忆找到原身的爸妈和弟弟宋思源,小跑过去帮他们搬打好的稻子。

    “姐,你怎么才到家。”宋思源看到她,抬手整理了下头上的草帽,嫌弃撇嘴,“我还以为你能早点回来,帮着我们一块收稻子呢,这都收完了你才回来。”

    宋云策想去讨他爸的工钱,他自己去就行了呗,她跟着去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