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孙美英记得,听到父亲孙孝廉啃书那个夜晚,她才七岁。初初,听着咔咔嚓嚓的声音,她还以为是老鼠啃桌子。她们家是座老房子,老鼠多。虽说孙家是书香门第,但有香有第的时候,应该是唐朝的时候了。据说李白路经庐江城的时候,还专程上门拜访,与孙家的先人谈诗论艺。谈到高兴处,孙家的先人狠狠地杀了几只鸡,捧出一瓮黄酒,直把李白喝得飞流直下三千尺,不识庐山真面目。

    可惜的也是,孙家的先人太热情,以至李白醉得没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类的诗句给孙家。

    孙孝廉回想起来就稀嘘不已。

    孙家的没落,始于清朝。

    当努尔哈赤的铁马践踏江南的时候,她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眼睁睁看着书里的墨香,一阵风似的飘走了。一怒之下,这位爷爷就发下毒誓:孙家人不参加清朝的科考。

    读书人不参加科考,不往仁途上去挤,还能有什么出路?

    “饿不死就行。”那位爷硬气的道。

    自此孙家便以开私塾为生。

    私塾的收入能有多少?大方的人家,会给多一些银两,没钱的人家,送些大米,交些腊肉,如此而已。

    当然,不至于饿死。

    但大钱是没有了。

    起新屋的梦想,就一直只能是梦想。顶多是隔些年换换瓦檐梁柱之类。孙家这老屋,便从明朝中叶,一直支撑到这清朝的1909年。要不是明朝的青砖能经风雨,老屋早就趴下了。

    老鼠多的原因,一是屋老木头霉,老鼠爱啃;二是孙家收的腊肉多,不是挂在这墙,就是挂在那壁,那腊肉的油吧,滴到墙根,滴到木里,也是很自然的事。

    可细听,孙美英就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里面,还隐隐发出依依哦哦的声音。

    声音来自楼下父亲的书房。

    她马上摇醒妹妹晶英。

    “嘛呢?”晶英揉着睡意朦胧的双眼。

    “你听听。”孙美英悄声的说。

    晶英一听,双眼就瞪得老大,不由分说,嗵的一下跳下床。

    “英子你干嘛?”孙美英也跳下床,拉住晶英。

    晶英回头看了她一眼,神秘地笑笑,“我们看看去。”

    两人悄悄摸下楼,走到书房的窗前往里看——

    只见孙孝廉趴在地上,地上铺满了书。

    翻开一本书,孙孝廉啃几下,啃得咔咔嚓嚓的响。

    咔嚓之后,便自言自语,“没理由的,没理由的,我明明是嗅到了书香的啊,怎么就没有了呢?怎么就没有了呢?”

    语罢,就依依哦哦起来,像在吟唱李白的诗。

    吟罢又啃书,如此循环往返。

    “爹是不是傻了?”她忍不住道。

    晶英瞪了她一眼,“不许这样说爹。你没见爹是在找失去的书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