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转眼,秋收已至。

    连湾村的人集体进入了忙碌收割的状态。

    陈家阿爷也叫上家中儿郎,将自家的脱粒机抬到了稻田里。

    陈家在村中是杂姓,并无旁的亲戚,原也是打算和邻居合买共用,只是大家关系不甚亲密,到时候难免会为了谁先用谁后用而起争执。好在村中只有他家会打渔,之前靠着舒家三娘每日买鱼赚了一些钱,一台脱粒机的钱倒也能负担得起。于是陈家阿爷咬咬牙,自个儿掏钱买了一台。

    脱粒机放好,陈家阿爷先割了把稻子放在滚轮上,然后单脚踩动踏板。滚轮转动起来,上面的木齿绞在稻穗上,无数稻粒被绞落,顺着力道的轨迹被抛向前方,落在铺好的篾席上。

    自己亲自使用的感觉和看别人演示还是不一样的。

    陈家阿爷看着一会儿就变得光秃秃的稻穗,感叹还未出口,一旁的大儿子已经惊叹道:“好快!”

    “我不过眨了眨眼,这稻穗竟就干净了。”这是陈家阿奶。

    “那可不!”与陈家稻田挨着的是一户林氏人的田地,此时对方一家也在田里忙碌,听到陈家的声音,笑着加入讨论,“有了这脱粒机,今年咱们再不用费老鼻子劲儿去摔稻谷了。”

    两手将将握住的满满一把的禾把子,换往常得用力摔十好几下才能摔干净,那当真是汗珠稻粒一起飞。如今不过站在原地踩动几下,欻欻几下就将稻粒弄下来了。

    如此轻巧,好像这繁重的秋收,也不似往年那么可怕了。

    短暂的交流后,双方继续忙碌。

    陈家阿爷将收割任务分配下来,他和老伴儿脱稻粒,儿郎儿媳和孙辈则负责割稻,不过一个上午,便收完了一大块。

    换往年哪有这般快,没这脱粒机,起码下午还得忙活一阵才行。

    其他人也在为有了脱粒机后的收割速度感叹着。

    今年的连湾村,只有少数几家还在用稻桶摔稻子,这些就是之前观望着想看看脱粒机使用情况的人。如今他们是看出来了,这脱粒机果然好使,便商量着去买,只可惜,晚了。

    进入秋收后,脱粒机的好处立即凸显了出来,如今到镇上求购华夏脱粒机的人几乎将院门堵得水泄不通,抢着付订金的人排起的长队拖出好远。这几个村里人就算现在去付了订金,可轮到他们时,差不多也已经过了秋收的时节,便是抬回去今年也用不上了。

    原本买不到就买不到吧,也就是脱粒时比他们轻省一些些罢了,这些人心中是有些后悔当时没早买,但也只有一点点而已。可等看到自家收完一块田,有脱粒机的人家却已收完三块田时,这些人终于急了。

    秋收向来是跟老天爷抢时间,早收完早安心。这些人最后直接找到舒迎迎,想让她看在同村人的份上,让他们插个队,把脱粒机先抬回来把稻子收了再说。

    对此,舒迎迎只能表示她爱莫能助。

    华夏脱粒机每天能生产多少台,前来求购的人早已心中有数,什么时候轮到自己抬机器,怕已是掰着手指来回数了不知多少遍。

    秋收何等重要,事关接下来一个冬日到来年春的这段时日会不会饿肚子的问题,她若真给这些人走关系插队,坏了舒家木工口碑不说,怕还得被人要说法。

    且世上也没这样的好事,拒绝承担风险后,又想让人给行个便利,不能什么便宜都占了。这次她答应了,下次呢,帮了一次第二次不帮岂不是就成了仇?

    舒迎迎拒绝开这个口子。

    舒迎迎让他们还是先去问问那些买了脱粒机的人家,过后能不能租借给他们用,虽说等到那时应该也不剩多少未收割的稻田了,不过能轻松一点是一点。

    这些人没法子,只能这么办了。

    最后各自去找了相熟的人家询问,这些人也肯借,但不白借,每天需得收二十文的租费,且要好生爱护使用,交还时若有损坏,照价赔偿。

    其中愿意这般租借的,就有舒三叔和他两个兄弟。

    他们三兄弟,一个四处给人打石磨,两个每天去镇上卖豆腐,每月收入都不少,两百多文一台的脱粒机他们直接一家买了一台。

    原也是没打算租借的,不过舒三叔听舒迎迎说起过,这脱粒机的滚齿其实用铁制的最好,如今是为了节省成本让普通人都用得起才选择了木齿。木齿用久了会断,需要更换,用起来麻烦。

    铁齿的脱粒机价钱不便宜,便是舒正之前做了舒三叔也舍不得买,不过他琢磨着等再攒点钱,明年就可以寻舒正帮着做一台铁齿的,到时再把木齿的脱粒机卖掉,还能回些钱呢。

    他把这个想法跟自家两兄弟说了,兄弟几个便都将脱粒机租借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