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不得不说,杨笑天的这张唱片非常的怪异。专辑名字叫《中国风》,这应该是杨笑天提出的新的音乐概念,歌曲都带有中国古典民乐的味道,甚至是戏曲。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创举,一次大胆的尝试,对推广传统民乐有着很大贡献。刨除艺术性、音乐性不谈,单只是这份担当和胆识就该为杨笑天点个赞。

    众所周知杨笑天是很精通古典音乐的,这可能是他从小受他爷爷的影响所致,之前所做《笑傲江湖曲》《沧海一声笑》都有很浓的古典风。不得不说,这次的尝试很好,你从这张怪异的专辑中,听不到不和谐的东西,一切都融合的那么完美。

    这张唱片的精髓在于《东风破》这首歌。只要是华人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在乍听到《东风破》时,都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初看《东风破》的名字,笔者很是惊讶杨笑天会用词牌做歌名。

    再仔细一想,不对呀,词牌中并没有“东风破”这个词牌。东风寒、醉东风、沉醉东风、东风齐著力、东风吹酒面、东风第一枝……就是没有东风破。回头一想,才发觉自己被杨笑天给欺骗了。”

    如果说《流行前线》是杨笑天请来的人自吹自擂,那么《燕京晚报》中马继东教授的文章就更加客观了。

    马继东现在是燕京大学的国学系教授,一项只对写诗作文感兴趣的马继东,这个时候居然跑出来写了一篇乐评。准确的说,这不是一片称职的乐评,更像是一片科普学术文章。

    “昨曰,我在国学系的学生向我推荐了一首歌,说这首歌的歌词有一种诗的意境,并询问我是否有《东风破》这个词牌。

    这位学生对于文字还是有一定造诣的,这一点我深知。所以在他推荐之后,我便准备去音像店买回来仔细听一听。出了大学的校门我才发现,大街小巷上,每走一段路,都会听到这首歌,传唱度之高令人咋舌。

    当我拿到歌词后,这首歌其实我已经被动地听了无数遍。确实如我那位学生所说,这首歌的歌词有一种诗的意境。

    经历过当年战乱的人,想必看了歌词会更加感触。

    我的学生问我,古代是否有《东风破》这个词牌。答案是没有。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词牌就是词的一种固定曲调。只可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词的文字虽然流传下来,但词牌的曲调却早已遗失殆尽,所以现在我们只能读词,不能唱词。

    这首歌名为《东风破》。关于东风的词牌有很多,而破,则是写词的一种手法,即刻意打破原先词牌的节律。最典型的如《摊破浣溪纱》、《木兰花慢》。

    更确切地说,词有减字与偷声,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使其美听。

    添声杨柳枝,摊破浇溪沙,这是增;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这是减,从音乐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声,减叫做偷声。从歌词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字,又称摊破,减叫做减字。

    《东风破》的“破”应该就是曲破,是指一种词调,宋朝江浙一带盛行这类琵琶曲,多填唱而演变为词牌。

    当然了,虽然后世有大部分学者甚至我们的很多宋词读本上都归其为“词牌”,但实际上,《东风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牌,应该是词调。词调是指词的曲谱,词调名有称为遍、序、歌头、曲破的,都表示它是出于大曲。

    大曲是以许多曲子连续歌奏。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曲有散序、中序。大曲中序(即排遍)之后为入破……”

    许多人原先只是喜欢听《东风破》,看了马继东的文章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歌名还有这么多说道。什么词牌、词调之类的专业术语,让大多数人都不明觉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