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什么?!

    百官秒哑口无言。

    满朝文武皆悔。

    尤其是那个骂的最厉害的人,更是后悔死了!

    一定要找到这个人,一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可没想到,皇帝竟然告诉他,他就是吴王朱允通!

    什么都能想得到!

    敢在他面前说皇帝非明君,又怎么可能是普通人?

    或者说,他疯了。

    一个神经病,哪有那么容易被说服的?

    要不是他疯了,锦衣卫的人早就把他干掉了。

    或者和皇帝陛下走得很近的人。

    朱允通都说了,皇上不是个好皇帝,皇上还能怎么办?

    朱允通也是个硬汉,他还在朝堂上跟皇帝吵过架呢!

    皇帝陛下怒不可遏,但他也没有办法!

    之前看在吴王的面子上,大臣们对他的赏赐有所提升,现在你竟然要将他碎尸万段?

    大意了!

    果然,任何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多想一想,跟着其他人走才是最好的选择。

    孔子曾经说:“我不会和暴虎冯河上的那些人一起去的。”

    把冲动当成勇气,那是愚蠢的行为。

    朱元璋这个时候,就像是一个调皮捣蛋的人一样,心情愉悦,脸上带着笑容。

    朱元璋强忍着笑意说道:“吴王提到过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叶伯巨,不知道诸位还有没有印象?”

    朝堂之上,群臣自然都是认识此人的。

    他的地位并不高,但是他的所作所为,足以震惊整个朝廷。

    叶伯巨在明朝的洪武年间,以其在经学上的造诣,被举荐入国子监求学。

    朱元璋在洪武八年的时候,下了一道旨意,任命国子监的学子,到北边去当官,宣扬治国理政,废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传统,重振了读书人的雄风。

    叶伯巨被派往山西,在平遥担任儒家学校的教习。

    洪武九年的时候,天空中的星星发生了变化,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老天爷的警告,是国家遭遇了不公,或者是国家遭遇了不公。

    于是,朱元璋便颁布了一道旨意,要求全国的文人到朝堂上去,对其中的功过和不公正进行检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意见。

    叶伯巨在看完这道圣旨之后,下定决心要将这件事公之于众,他在圣旨中指出了几个与国家制度有关的重大缺陷,并向陛下进言。

    叶伯巨当即拟了一份《奉诏陈言疏》,大叫道:“今日之政,有三处不足:一是过度的封赏,二是过度的刑罚,三是过度的治国,三是过度的治国。

    见叶伯巨如此明目张胆的指责自己,朱元璋勃然大怒,喝道:“这畜生是我的儿子,快把他抓起来,我要杀了他!”

    当下命将士连夜护送叶伯巨回金陵。

    叶伯巨被囚禁于大牢之中,被严刑拷打,最后被活生生的活生生的饿死。

    众朝臣也明白,叶伯巨所言非虚,只是叶伯巨的话,实在是有些过于直接了。

    封王,惩治腐败,勤勤恳恳,这些都是朱元璋最引以为傲的事情!

    没想到,就在他引以为傲的时候,叶伯巨竟然如此轻描淡写地说了出来!

    也难怪朱元璋会暴跳如雷!

    群臣虽然都认为叶伯巨说的很有道理,为他们说话,但他们也只是可怜叶伯巨而已。

    一些朝臣,更是对叶伯巨冷嘲热讽。

    更有一些大臣,将叶伯巨当做了一个典型,用来教导后人、弟子。

    叶伯巨年纪轻轻,血脉贲张,却是误会了皇帝的意思。

    皇帝让全国的读书人给朝堂上奏章,批判政事的得失,其实也就是一个形式罢了。

    这是对上天的一种回应,也是对世人的一种回应。

    从古至今,任何一种现象都无法用常理来解释,不就是陛下在虚张声势,念一首《罪己诏》么?

    只是朱元璋的做法,比起以往的任何一个帝王都要好那么一点点,而且他还允许所有人给他出主意。

    如果他们真的想要建言,那么这些官员又在做什么?

    你看这些人,年纪大了,地位高了,为什么不说话?

    就连提出建议,也都是无关紧要。

    这些都是小事,听起来很严重,但其实都是小事!

    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那你就会失败。

    比如叶伯巨。

    陛下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到叶伯巨?

    朱元璋见大家都不说话,便哈哈大笑起来:“你们忘了此人是谁了?他曾经给我们写过一份奏折,说我们有三个错误,一是我们的封地太奢侈了。”

    这一刻,文武百官们都动了心思。

    皇帝连续两次发问,没有一个人敢于回答。

    这是对陛下的侮辱。

    这个时候,他出现在这里,就等于是在向陛下宣战。

    王清选当先走出。

    “殿下,这叶伯巨居心叵测,口口声声说这次的封地太奢侈了,简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蠢货,简直就是个败类!”

    朱元璋听到这话,似笑非笑:“王清选,你给我说说,这人何德何能,竟如此短视,坏了朝廷大事?”

    王清选似乎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提高嗓门道:“皇上,皇子们对外御敌,对内安邦,责任很大。”

    “尤其是诸国的君王,为了抵御胡人的侵略,一直都在操练自己的军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光靠他们的领地,根本无法抵挡胡人的进攻。”

    “以我之见,诸位皇子的爵位,何止是奢侈,简直就是寒酸!”

    王清选话音落下,群臣纷纷表态。

    这一次,不会有事的。

    很明显,叶伯巨说他的封地太奢侈了,这让皇帝有些不悦。

    这一次也是如此。

    皇帝陛下对皇子和皇子的赏赐,足足翻了一倍!

    很明显,他觉得以前给皇子们的封地,实在是太简单了!

    所以,皇帝陛下决定给他们加一笔钱,同时也给大臣们加一笔钱。

    给皇子加薪,皇帝也想起了叶伯巨。

    很明显,皇帝就是要让所有人都攻击叶伯巨,以此来说明皇帝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多么的正确。

    群臣群情激愤,将叶伯巨描述成了一个不可饶恕的败类。

    黄子澄、方孝孺、兵部侍郎,还有几位大臣,都是一阵毛骨悚然。

    老天爷,人都已经死了,你居然还要如此羞辱他!

    说话也太不客气了吧。

    这简直就是挖坟掘墓啊!

    原本那些指责叶伯巨的人,此时也都沉默了下来,他们已经将叶伯巨犯下的种种罪行,一一罗列了下来!

    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他们将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都用在了指责叶伯巨的身上。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因为谴责而有些筋疲力尽的文武百官,说道:“我认为,叶伯巨说的没错!”

    “当初是我不对!”

    “我们已经决定,将叶伯巨的名声,还给他的后代,并且给予一定的赔偿。”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心情也舒畅了不少。

    以前,我是不会认错的。

    我就是皇上!

    但现在,我听了三孙子的话后,我的想法就发生了变化。

    以前我们认为是正确的,现在却成了错误的。

    三孙了解历史进程,三孙所说的一切,皆是真理!